“反裘运动”的由来
毛皮是人类*古老的衣料。在历经几千年的变革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毛皮的供给实现了从捕猎向人工养殖的转变,自此,以欧美为主的世界毛皮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反裘皮思潮也始终伴随毛皮产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成为世界毛皮产业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甩不掉的“影子”。
早在6,000到10,000年前,随着麻、丝、毛、棉等天然纤维的出现,毛皮衣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当时的毛皮衣料只在未开发的原始地区盛行,因此,身着毛皮衣料的人就被看作“野蛮人”而遭受歧视。而古埃及、罗马、英国等又把毛皮作为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在此后一段漫长时期内,“毛皮”在人们的意识里始终标有两个标签:一个是“野蛮”,一个是“豪华”。直到14世纪,英国的爱德华三世,把貂皮定为皇族专用品,禁止一般人使用,穿着裘皮服装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毛皮动物养殖业得以蓬勃发展,裘皮服装不再是贵族的象征,而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
顺利成长的毛皮产业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受到了“反裘皮运动”(简称反裘运动)的巨大冲击,毛皮所带来的那种豪华已成了“过于昂贵,过于暖和,过于显眼”的代名词。再加上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人们 “生态学意识”的提高,动物保护运动日益高涨,提示消费者:“一提到毛皮,就会使人们联想到动物的死”。反对穿毛皮运动的*激进团体PETA(伦理性地看待动物的人们),从156 0190 2607年前后,不断在美国发起袭击毛皮动物养殖场和焚烧毛皮店的过激运动。进入90年又掀起了“与其穿毛皮,还不如裸体”的大运动,超级模特们全裸着做的反毛皮广告,在各国成为话题。另外,纽约的**饭店、米兰的歌剧院发生的毛皮衣服上被涂上涂料的事件也不时地在媒体上报道。10多年来,每届的芬兰毛皮拍卖会上,都可以看到聚集在拍卖会周围的裸体游行者,成为一幕奇特的反裘景观,以至于参会人员有时不得不从“后门”进入会场。20年来,策动“反裘运动”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世界裘皮协会(毛皮动物养殖、经营、加工企业的联合组织)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然而,毛皮产业并没有因为“反裘运动”的干涉而停滞不前,而是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斗争中都得到了发展。发展越快,斗争就越是激烈,一致间隔几年就要掀起一次高潮。
以美国为例,1987年美国的毛皮市场销售额曾高达18亿美元,但由于“反裘运动”的肆虐,到了1990年,竟剧减到1亿美元。到90年代末期,尽管动物保护运动仍然很盛行,但对于毛皮那过激的破坏活动终于收敛了。美国毛皮市场销售额也逐渐恢复,1997年比前一年增加了20%。1996年起,在巴黎、米兰一些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设计师发布会上,曾一度绝迹的毛皮时装又开始复苏,并出现了对毛皮时尚的流行预测。毛皮又开始受到人们欢迎,穿毛皮意味着“野蛮”和“残酷”已成为过去,“反裘运动”进入了低谷时期。
“反裘运动”来到我们身边
原来,我们认为“反裘运动”主要在欧美,离我们很远。而在2005年初,突然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不是偶然的。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的毛皮动物养殖业、加工业纷纷向中国转移,2004年我国的裘皮产品(包括水貂皮、狐狸皮、兔皮及羊皮剪绒等制品)出口贸易达到了19.8亿美元,香港的毛皮产品出口也达到几十亿港币。统计数据表明,河北省已成为接纳国际毛皮产业转移的大省,2004年裘皮产品出口几亿美元,加上皮革产品出口已达十几亿美元。以河北省肃宁县为例,全县有毛皮加工企业350家;全县年出栏貂、狐、貉等珍稀毛皮动物50万只;2004年实现产值28亿元,出口创汇1.17亿美元。目前,全县年出栏500只以上的毛皮动物养殖场有152家,其中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较大规模养殖场有48家,毛皮产业从业人数达到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8%。肃宁县尚村皮毛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大的裘皮原料集散地。
时至2005年初,某动物保护组织一篇《有趣的裘皮》的失真报道,把“反裘”的矛头直指我国河北省。由此也再次证明,“反裘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一,“反裘运动”每5至8年掀起一番新高潮;其二,“反裘运动”发作地一定是当时毛皮产业发展*快、*兴盛的地方。
“反裘运动”的本质
新形势下的反裘运动必然有着新的反裘动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的毛皮业贸易国及深加工大国,芬兰、丹麦拍卖会上40%的皮张销售给了中国,世界毛皮贸易结构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反裘运动”表象上虽然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人文主义相关,但究其根本,实际上是由某些受益集团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操纵的。他们试图通过广泛散播舆论、借动物福利之名,设置贸易壁垒,以削弱或者影响毛皮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反裘运动”自毛皮产业产生至今,一直如影随形。它对毛皮产业的顺利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和阻碍作用,但终究未能阻挡毛皮产业的发展步伐,相反地,“反裘运动”为完善毛皮产业创造了条件,更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毛皮产业的全面发展。
采取相应、适当的对策措施
认清“反裘运动”的本质,有利于采取相应、适当的对策措施:
1、正确认识发展皮毛业的意义。皮毛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产业,从毛皮动物养殖、饲料运销加工、皮张集散、裘皮鞣制、服装加工到交易出口等多个环节,很多农民依靠这一产业脱贫致富。以河北省肃宁县为例,2004年全县仅毛皮动物养殖业就完成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达350元左右。可以说,该产业是一个既有利于“三农”,又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因此,必须坚定发展皮毛产业不可动摇的信心。
2、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展示中国皮毛业发展的良好形象。通过国内涉外媒体或中国驻欧洲各国大使馆或世界裘皮协会等,对中国的皮毛产业进行正面宣传,改变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皮毛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皮毛产业存在的误解。同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的组织举办揭露“反裘运动”真相的讲座,增强毛皮企业对这次媒体炒作的正确认识。
3、引导和教育广大养殖户提高动物福利(改善养殖条件、规范屠宰等)意识,逐步和养殖业发达国家接轨;制定完善各类毛皮动物养殖、屠宰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尤其是屠宰标准要有强制性,进而在全国大力推广普及,使我国的毛皮动物养殖业更加规范;根据养殖量,健全防疫、屠宰等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加大对毛皮动物标准化生产的督导检查力度;引导各毛皮动物养殖地建立养殖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自律监督,促进皮毛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