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说,造成这个现状与黑龙江省特色养殖没有形成产业链、缺少加工龙头相关。黑龙江省,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奶牛产业的升温,许多政府都将注意点放在了这个主导产业上,而忽视了对特色品种养殖的引导,造成规模下降。其实,小动物一样能成就大产业;特别是现在,毛皮深加工的利润甚至比皮张还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收购价为五六十元的獭兔皮,分别花几元钱的成本进行鞣制和染色后,就可以近200元的价格卖出,其利润空间之大令人瞠目。可喜的是,在黑龙江省也有人看到了这难得的商机。哈尔滨市前兴隆家兔繁育中心总经理佟以良告诉记者,为尽快把加工搞起来,形成产业化,他们一面积*扩大养殖数量,一面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吸引散户的皮源。但佟经理的烦恼也不小:“要上加工项目,至少得有50万张的皮源做保证,省内现有的皮源许多都被外地皮商盯上了,只有扩大养殖才能满足加工需求;可单凭一个企业来带动全省的养殖,太难了。”(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