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网讯】 约十年以前,当国内大批的设计师还集中在纺织服装、面料等领域时,“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的出现,开始引起国内家纺企业、家纺设计师以及社会各界对家纺产品设计的重视。张謇杯大赛首次在行业内引入了“民族家纺产品设计”概念,它的出现,为今后家纺行业培养大批的设计师队伍、为提升家纺产品品位、为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十年磨砺,铺就中国家纺设计之路
——张謇杯·大赛十周年回顾
今年,以纺织工业状元实业家--张謇命名的“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即将走过第十载春秋。怀揣着推进中国民族家用纺织品腾飞之梦想,当年栽下的这颗树苗,如今已然成为活力勃勃的葱郁大树。十年来,从初创、成长到调整、稳定,张謇杯带着中国家纺人的希冀,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的成长之路有困惑、有汗水、有喜悦,更有收获。一路走来,张謇杯始终贴近家纺企业、艺术院校和广大设计师,以服务家纺企业为宗旨,以凝聚家纺行业集群力量为支撑,以提升中国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水平为目标。它是我国家纺行业合力打造的整体形象,是产品设计交流的平台,是品牌文化推广的窗口,是我国家纺产品自主设计发展的缩影。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可以划分为这样4个阶段:2006-2007年为初创期,2008-2010年为成长期,2011-2012年为调整期,2013-2015年为稳定期。每个时期,大赛都留下许多闪光的亮点。
成长期:
时间:2008-2010年
成长时期的张謇杯大赛,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发动家纺企业和社会上各个方面的设计力量参与大赛,保证大赛迅速上规模,上水平。这个时期,家纺企业、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对大赛的关注度,参赛的积*性也。
亮点一:创赛以来行业关注度
亮点二:大赛评委阵容强大
亮点三:重视原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
创赛**:历史关注度热
通过初创期社会各方的铺垫培育,成长期的张謇杯受到了创赛以来的关注。2006年,届大赛参赛设计师仅为207人次,参赛企业24家,艺术院校16家,参赛作品总计609件(套)。而2009年,参赛者达到761人次,参赛企业91家,艺术院校41家,参赛作品达到了4518件(套)。
评委资历:专业阵容愈加强大
成长期的大赛十分注重评委的专业性和技术结构的完整性,评委阵容强大,包括纺织行业主管部门、**中国家纺企业实业家、艺术院校**教授、国际纺织机构负责人等都出任过行业评委,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多年来,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原会长杨东辉、法兰克福(香港)公司总经理温婷都曾出任过数届大赛评委,体现了对大赛的高度重视。
此外,中国家纺行业的**实业家以及地方纺织协会负责人如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品牌富安娜董事长林国芳、堂皇董事长靳玉堂、广东省家纺协会会长董锦权等先后担任过大赛评委,体现了行业专家的代表性;国内艺术院校**教授如中央美院教授许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清华美院教授田青以及来自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院、南京艺术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通纺织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教授先后担任过大赛评委,保证了大赛的专业性;业内资深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美术大师、**家纺设计师王殿太、徐行健、吕志高、邰城、王福文、陈凯、吴建新、吴元新、金文、郑新兰、田世科、金媛善等,都出任过大赛评委,这些的美术大师具有高超的设计水平及专业水准,他们的参与,对于提高参赛选手对原创设计的积*性、提升国内设计师队伍的整体设计水平以及充分保证大赛作品在生产工艺方面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业内**杂志如《家饰》、《瑞丽家居》、《家纺时代》等的媒体人先后担任大赛评委,保证了大赛的宣传力度和推广效应;此外,国际纺织机构负责人如意大利康斯坦丁时尚设计集团首席执行官FABIOBARGI、亚太区域设计总监崔萍萍、韩国拼布研究所所长金庆哲、国际拼布协会会长高英圭、韩国韩京大学研究生院系主任孙在顺等国际评委的参与拓展了大赛的国际时尚文化的视角。
“力顶”原创:保护设计作品知识产权
张謇杯大赛始终注重保护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从首届张謇杯开始,大赛组委会就邀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作为大赛的支持单位,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长期以来,大赛为保护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参赛选手须在参赛前签订原创作品保证书,参赛作品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二是大赛组委会对获奖作品进行版权注册保护工作;三是大赛对所有被评选获奖的作品进行公示,对于有争议的作品不予评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为南通地区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案例示范单位做出了贡献。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或来电400-101-7153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