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污染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我们测算土壤修复“十三五”内市场空间在1100亿-5900亿之间,2017年至2020年市场产值CAGR可达80%-200%,其中中性情景下市场空间约3400亿,远期完全治理的市场空间巨大,达到7.4万亿元。
关注成熟模式和PPP“打包”模式
土壤修复的战略地位先天不足,因此该行业此前的政府投资动力与意愿相对欠缺。同时,政府又不具备独自推动修复进程的财政能力,因此市场短期内尚未完全释放。“土十条”有望从顶层设计推动行业成熟;随相关配套性政策陆续落地,行业有望真正起飞。政府对土壤修复的重视程度增加,根本原因是基于系统性的治理思路,这是与其它治理*大不同的地方。
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目前**成熟的模式是城市污染场地的土地增值。大量其他类型的土壤修复项目的资金来源或者严重依赖政府拨款,或者处于不明确状态。即使是受到广泛呼吁的PPP模式,也需要与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打包,方可保证资金的可持续性。以“土十条”为首的顶层设计成为短期内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大潜在动力,而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则将成为商业模式可行性提高的长期驱动力。
短期看资金,长期看技术
土壤修复相关技术并未完全成熟。**,土壤修复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全,导致行业规范化程度不高。其次,出于修复效果、成本以及环境安全风险的考虑,突破性的技术仍待研发。
在投资逻辑上,出于土壤污染的多样性,我们建议投资者重视相关标的技术团队的持续研发与技术革新能力。
短期建议投资者关注1)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商业用地修复机会,2)涉足湘江流域治理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标的,3)有条件参与PPP“打包”模式介入土壤修复的标的。主要相关标的包括高能环境(增持),永清环保(增持),博世科(未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