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射线胶片数字化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及其评价方法、射线胶片数字化技术性能等级和标准参考胶片,并规定了钢制和铝制工件的射线胶片数字化时采用的系统应达到的性能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将射线胶片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技术和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胶片数字化图像的后续处理和显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604.2 无损检测 术语 射线照相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 1260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射线胶片数字化系统 radiographic film digitisation system
借助光学探测器探测胶片的透光度,输出反映透光度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形成数字图像。简称数字化系统。
3.2 扫描孔径(SA) scanning aperture
扫描形成的数字图像中一个像素所对应的胶片上的区域。扫描孔径大小是决定数字化系统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3.3 像素尺寸(P) pixel size
扫描形成的图像中,每一行(水平)或一列(垂直)相邻两像素的中心间距。
3.4 光学密度(D) optical density
照射光强与穿过胶片的透照光强之比的常用对数值。
按式(1)计算:
D=lg I0/ID…………(1)
式中:
I0——照射光强;
ID——穿过胶片的透照光强。
3.5 边缘扩展函数(ESF) edge spread function
阶跃函数通过数字化系统后的输出曲线。
3.6 数字化系统不清晰度(UD) digitiser unsharpness
扫描孔径、散射等因素引起的图像边缘模糊。用ESF曲线上幅值的10%和90%对应点之间的几何距离来描述。
3.7 空间频率(f) spatial frequency
单位长度上正弦状信号周期变化的次数,用每毫米线对数(lp/mm)来测量。
3.8 空间截止频率(fc) spatial frequency maximum value
理论上,由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决定,用每毫米线对数(lp/mm)表示。
按式(2)计算:
fc=1/(2×P)…………(2)
3.9 调制传递函数(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ESF经差分和傅立叶变换后的归一化函数,如图1所示。描述了数字化系统的不清晰度。
3.10 密度范围(DR) density range
可测量的*大与*小光学密度之差。
3.11 特征传递曲线(CTC) characteristic transfer curve
表征胶片的光学密度和数字化图像灰度值关系的曲线。
3.12 数字分辨率 digital resolution
数字化系统模数转换器的比特数。一个数字分辨率为N bit的数字化系统,其数字图像灰度值*大为2N。
3.13 密度采样宽度(△Dsp) density sampling pitch
数字图像每增加1个灰度值所对应的胶片光学密度的变化。该密度变化由数字化系统特征传递曲线决定。
3.14 密度对比度灵敏度(△Dcs) density contrast sensitivity
数字化系统可分辨的胶片上*小光学密度的变化。多数情况下,由数字化系统的噪声决定(光探测器的量子噪声)。
3.15 工作范围(△Dwr) working range
单次采集的数字化图像中,可确保*小密度对比度灵敏度的光学密度范围。是数字化图像的评价范围。根据数字化系统的结构,不同的数字化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工作范围。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