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 食品生产企业因其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产品产销量大、社会影响面广,与人民群众日常 饮食消费关系密切,是我国 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 监管总局一再强调要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加强大型企业监管,督促大型企业严格落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防范系统性 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局在行动:
以大带小 风险联防
近年来,国家总局按照“四个*严”和“四有两责”要求,从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把大型食品企业纳入了重点监管范围,研究制定加强大型企业监管措施,指导各地督促大型企业带头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016年以来,围绕大型企业监管,国家总局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主题,组织召开了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工作座谈会,组织部分省局和大型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监管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意见建议,随后起草印发了大型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点推动大型企业带头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发挥行业**示范作用,带头实施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二是从风险信息交流和共性问题研究的角度,继续以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为重点,组织相关技术机构和有关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共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交流研判工作,共同推进解决食品安全共性问题。三是从社会共治和工作联动的层面,指导黑龙江、陕西等地选择乳制品、肉制品等大型企业,组织开展了全产业链监管机制研究,联合中国乳业协会组织开展了以企业自查、行业调查、部门检查为主要形式的“食品安全三查行动”,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互动和风险防控联动。
今年,国家总局印发的《2017年食品生产监管要点》中,也将加强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包括注重发挥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示范作用,推动更多大型企业实施HACCP、GMP体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切实提升大型企业监管水平;继续推动大型企业开展行业风险研判和共性问题研究;适时召开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大型企业开展关键风险点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等内容。具体说来,就是要明确“两抓一促”工作基调,通过抓两头促中间,一手抓大型企业监管,一手抓小作坊监管,以大企业为带动,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风险联防联控。
地方在行动:
创新方式 精准监管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就是着力抓好“产”的责任落实。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围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和行政执法事权。2016年,各地监管部门针对各自行政区域的大型食品企业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狠抓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在国家总局的指导下,各地创新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大型企业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如:湖北面向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五个一批”分级培训,湖北省局对208家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部进行了培训,省市县三级共培训食品生产企业人员39800余人次,县级局培训小作坊业主18200余人次,实现了食品生产环节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青海开展食品生产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目前已在全省四地六县(区建立6个食品生产安全示范区。北京、天津、河北省(市局联合签署《京津冀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模式示范工作合作协议》,以乳制品等高风险食品为试点制定生产经营追溯指导意见和数据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初步形成了贯通养殖、生产、经营全产业链,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全区域的一体化追溯体系。广东明确把食用植物油、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等4类重点食品、12家大型生产企业作为省级重点监管企业,由省局实行全覆盖式直接监管,组建省级食品生产网格监管团队,建立互通平台和联系机制,落实大型企业监管责任。
与此同时,各地充分认识督促落实大型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理性看待大型企业**示范的“正效应”和失律失范的“负效应”,深入剖析大型食品企业的自身特点、风险难点和监管重点。如江苏省局指导省内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建立电子追溯系统,并组织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到同类大型企业考察、交流学习,邀请大型企业质量负责人现场授课,讲解食品安全控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为其他企业树立食品安全管理及体系建设学习标杆。黑龙江省局则根据本省企业集团化的特点,将在国家总局和省局监督抽检及体系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集团内其他企业,举一反三抓好排查;在追溯体系建设和实验室比对等工作中,也发挥集团化企业的技术优势,为其他企业树立标准、统一方法,起到带头**作用。
企业在行动:
发挥优势 补齐短板
大型企业通常是行业领军企业,往往拥有优质的产业资源、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的管理经验。实践证明,大型企业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确实发挥了行业**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不少大型企业针对自身经营管理实际,着手研究建立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原辅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检验、运输贮存等进行层层把关,严格保障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的安全。
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的过程中,大型企业都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做出了多重努力。如贵州茅台、河南双汇都主动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加强食品安全抽验检测,自行开展风险检测,汇集了大量检测数据和行业信息,发现和交流了不少风险隐患和行业共性问题;益海嘉里、烟台张裕等企业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探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设立了“质量日”制度,加强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大力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风险关键点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张裕还积*开展关键技术公关,推动食品安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业态发展运用;有的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引导行业共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积*参加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修订,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正面宣传,组织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等;还有的企业积*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主动公开和践行食品安全承诺,实施内部有奖举报,建立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
然而,尽管大型企业制度健全,管理严格,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较低,但大型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都是系统性问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国家总局提示,大型企业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较长、环节较多,相应的风险点更多,防范难度更大,必须认真研究本行业的特点及问题,认真研究企业自身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主动加强风险信息交流,补齐风险防控和责任落实的“短板”;要以落实全过程记录制度为重点,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问题信息科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责任机制,为实现全产业链管理夯实技术基础、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