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共计2.45吨产品,被一一投入高温气化炉付之一炬。
被销毁的这批货物,有的添加了中国“国标”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有的则是非法夹带入境,还有的,根本是假冒的“有机食品”。这次烟台检验检疫部门集中大规模的销毁行动,也拉开了进境不合格产品集中销毁处理活动的序幕。
被销毁的产品,踩了哪些法律政策“红线”,又有何危害?对此,记者直击现场,一一探访揭秘。
几百瓶米酒被焚成“一缕青烟”
销毁现场,数箱进口米酒被投入环保气化炉化为乌有。小米酒是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大特产,这批问题酒,有什么毛病呢?
“主要是添加了中国‘国标’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譬如甜味剂。”烟台检验检疫局张旭处长告诉记者,和我国的酒酿不一样,韩国米酒是白色的,而酒酿是透明的。其实酒酿是取用了过滤后的清酒,而韩国米酒中混杂了糯米,这没有问题,但是,添加了甜味剂就不符合我国的“国标”要求了。
在销毁现场,烟台检验检疫局加工区处查验科张军科长介绍,目前国际上对于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的使用安全,存有争议,我国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限量使用,但按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在一些酒类产品中不得添加。
“在白酒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口感,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辅料使用不当带入。”业内知情者披露,少数消费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急性大出血,引发恶性事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一些既无生产标准又根本没有标识和出处的产品,基本上都含有糖精,长期服用,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个别人产生厌食行为,干扰了其从正常膳食中摄取营养,对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所谓“有机食品”都是花钱办的山寨标识
在昨天的销毁现场,一些牛肉脯、糯米饼等,被投进焚烧炉里。工作人员孙玉姣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非法入境的假冒有机食品。
随着“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一些标有有机、绿色认证的农产品,销量越来越好。按照一般人的印象,挂上了绿色食品的“身份证”,就意味着这类农产品可能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即便价格可能比同类普通食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依然是不愁销路。进口食品尤为突出。
“然而,随着市场上绿色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商家也看到了赚钱商机,打起了山寨‘认证标识’的主意。”张旭处长透露,按照国家认监委的此前声明,目前市场上一类贴有“国际绿色产业协会”,认证标志缩写是GIA的食品,已经被证实是山寨产品。
这些假冒“绿色标识”如何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产品标识由所谓的 “绿色国际产业协会”颁发,大都是花钱买的,通过这些协会对食品进行绿色认证,大概只需要半个月时间,企业交了钱之后,过程并不太复杂。
与之相对,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绿色食品认证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程序,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希望进行绿色认证,需要向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进行申报,中间需要经过资料审核,产品种植、加工现场评估,产品抽样等多个步骤。
进口牛肉制品判定来自“口蹄疫区”
此次销毁的食品中,还有一些韩国进口的牛肉食品。对此,加工区处衣玉凤副处长解释,为有效防范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我国对于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凡是属于《禁止从动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名单》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都不准进口,只有与我国签订双边检疫议定书的国家或地区的动物或动物产品,在办理了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以后,方可进口。如果来自口蹄疫区,相关制品一律销毁。
此外,被销毁的货物中,有一些是非法夹带入境的。“邮寄夹带未获审批的货物或食品入境,不仅容易造成货物滞关产生不必要的高额费用、存在退运出境和销毁的风险,更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检验检疫工作秩序。”检疫专家说。
近年来,更多中国消费者开始从海外购物,从婴儿奶粉、纸尿裤、化妆品、奢侈品手袋,到牙膏、马桶盖,再到各种时令蔬果,代购业务快速增长,代购种类五花八门。由于这种情况,代购者很多都会选择低价的商品,质量很难保证。
据统计,烟台口岸进口食品不合格检出率大幅提升,今年1-7月份,烟台口岸检验检疫入境货物不合格736批,1.71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03%和9.44%。截获禁止入境旅客携带物1531批次,同比减少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