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可持续大豆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专家指出
可持续大豆生产及贸易将成发展趋势
6月24日,由 中国 食品土畜进 出口商会和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可持续大豆贸易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 北京召开。美国大豆基金会董事April Hemmes指出:“对美国大豆农民而言,不断改进可持续的耕作方式不仅仅是一个持续80年努力的成果,也是既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又*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的长期奋斗目标。”
一面是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另一面是环境资源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制约,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保证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的可持续性,是摆在各国政府、行业组织和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Hemmes指出,由于长期过度毁草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历史上**的“黑风暴”,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为生态灾难付出沉重代价,也就此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SSAP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美国大豆产业各组织机构在2013年共同制定,是以美国水土保持的各项法规和超过27.5万个美国大豆农场的实践为基础,由第三方进行的可持续认证的体系。其有助于确保美国大豆的生产严格遵守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法规,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大多数美国农民广泛采用的*佳管理实践的要求。衡量可持续性的方法以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为基础。
统计研究的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美国大豆总产量增加了96%,单产增加了55%,但是土壤侵蚀、灌溉用水、能源使用、温室气体排放等资源效率的衡量指标均有所降低。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2016年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生效启动的**年,该议程呼吁为2030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采取行动。作为基础产业,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促进可持续农业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上,“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会议的主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在中美农业经济贸易往来中,大豆贸易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国,在行业倡导可持续发展责无旁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中国“十三五”规划当中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中国需要了解该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内涵和实践,也应该尽力而为参与其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资源与环境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刘爱民表示,未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亿吨左右,可持续的大豆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中国进口大豆来源国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巴西、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对亚马逊热带雨林或稀树草原的开发;而美国大豆种植已经走过了外延式扩大生产的阶段,其产量的变化,主要源于单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大豆产区合理轮作带来的种植面积变化。
“开发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等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将越来越受到严重资源与环境制约,可持续大豆生产及贸易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各国资源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统一的大原则下,应建立起适合各国或各地区的可持续大豆生产和认证体系。”刘爱民说。
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透露,在本销售年度(截至2016年6月13日,可持续美国大豆证书已颁发1070份,比去年全年增加5.11倍,可持续大豆被运往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获得61份证书,产品全部是大豆,占认证大豆总量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