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是祝福
老年人营养不良较为常见
“别看这位老人外表富态,实则营养不良。”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指着一位刚刚入住的老人说,“现在的营养不良并非都是瘦骨嶙峋。”而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率为6.2%,而75岁以上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率高达13.4%。由于营养缺乏,导致老人贫血患病率达到了12.6%。
*新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已得到较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其中,果蔬、奶类以及豆类摄入量依然偏低,而水果摄入量仅达到推荐量的1/10~1/5。与此同时,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均远高于推荐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儿女为父母购买专用食品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机体随着年龄增长早已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从而使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博爱养老院院长时培玲告诉记者,对于老人来说,能量需求越来越少,但是蛋白质需求却越来越多,而各种微量营养素的需求甚至高于中青年人,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老年人钙需求量远远高于中青年人,但事实上获取的却远不及中青年人。”时培玲说,“由于老人和子女同锅吃饭,儿女印象中父母不缺营养,从而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现象长期普遍存在,并不易被发现。”
三大客观因素导致老年人营养缺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年人营养缺乏现象虽然常见,但是却缺少明显的规律性。而根据有关部门研究发现,目前,老年人营养缺乏的原因主要由三大客观因素导致。
**是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而形成的生理原因。研究发现,90岁以上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仅相当于5岁小孩。此外,牙齿过敏、牙根松动等涉及老人口腔的问题逐渐增多,这些都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牙好,胃口就好’的广告语一点不错。”一位护理人员说。
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营养缺乏的又一个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提到营养缺乏的老年人疾病较多。“慢性心功能不全会使得老年人肠道淤血,影响脂溶性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营养物的吸收,造成老年人营养不良。”一位老军医这样说。
“老年人因退休、丧偶感到情绪低落,也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说,“甚至一些患有痴呆等老年疾病的老年人,进食意愿降低,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虽然有积*的饮食态度,但由于他们的营养知识缺乏,不会根据自身机能的改变情况合理调节饮食,很可能带来各种问题。这在一项调查中比较明显:老年人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仅为23.18%。
有些老年人尽管非常重视养生,甚至常看养生类节目、信息,但理解错误或走*端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因为要清淡饮食,就不吃油、盐,甚至每天只吃水煮青菜;听说奶制品不安全就长期远离;因为害怕血脂高就不吃肉,顿顿吃杂粮等。事实上,油、盐、肉、蛋、奶等都是满足人体机能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目前,虽然有些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好,但是由于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由于家庭人数少,导致饮食花样少,并且常吃剩饭剩菜,从而影响营养摄入。除此之外,老年人还都存在重医疗、重保健品,轻养生、轻营养的养生误区,每天吃很多昂贵的保健品,却不重视一日三餐的营养品质。
养老机构护理专家称:许多“老年食品”名不副实
“不仅逢年过节给父母买些专用的老年营养品或者食品,日常回家也会带上一点。”“超市除了奶粉啥的,剩下的品种较少,我都是在网上买了带回家。”然而,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年食品”未必真正适合老年人。
记者在我市的多家超市发现,除了专门的婴儿货架、进口食品专柜,几乎没有“老年食品”专柜,在普通货架上,也没有老年食品“大量集聚”情景。同样在超市内,“老年食品”仅有奶粉、麦片、豆奶粉、核桃粉、糕点、饼干等。记者搜索网络商店内的老年食品,同样品种较少。
稀少的老年人食品种类,有时也不一定适合老年人,如一些老年食品中的“无糖”“杂粮”“补铁”“补钙”“补锌”等卖点,有可能不一定真实。如一些“无糖”饼干、红枣枸杞糊等产品,虽然没加入蔗糖,但是普遍存在的高淀粉含量,进入人体后一样会变成葡萄糖;而有些号称“高钙”的老年食品,其实也难被人体吸收。
记者了解到,相比国外品种众多的老年人专用食品,我市目前显得十分缺乏。而仅把食物做成“糊粉”,反倒可能加速咀嚼功能退化。
针对老年人的食品,养老机构的护理专家建议:不要看到“无糖”就买;也不要总买糊粉、饼干、糕点等当零食。三餐可以煮得软烂一些,三餐以外可适当补充些水果、坚果;除此之外,尽量选择天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