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 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5年扬州市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报告,今年在对 大米、 小麦粉、 蔬菜、 食用油等17个品种1002批次的 风险监测中,合格979批次,合格率达97.7%。总体来说,我市 食品安全态势稳定向好。其中,不合格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5批次、腌腊 肉制品4批次、 糕点3批次、 酱腌菜2批次、干 水产品8批次、 豆制品1批次,主要由于保存不当、超剂量使用 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等。 记者 丁云
全年抽样1002批次
据市局 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处监察专员王宏兵介绍,2015年,市食药安办紧紧围绕日常消费量大和群众较为关注的蔬菜、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制定了《扬州市2015年食品安全监测抽样工作计划》。全年风险监测1000批次,其中日常监测950批次、应急监测(保健食品50批次。
日常监测品种包括大米、小麦粉、蔬菜、食用油、畜禽肉(猪肝、猪尿(快检、熟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糕点、米面制品、淀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腐竹、乳及乳制品、干水产品、酱腌菜、月饼共17个品种。“今年实际完成1002批次(其中应急抽样4批次,总完成率100.2%。实际抽样的1002批次中,种植养殖环节20批次、生猪屠宰环节370批次(其中猪尿快检360批次、生产环节109批次、流通环节305批次、餐饮服务环节168批次、保健食品30批。”
监测合格率97.7%
该报告显示全市抽样的1002批次中,合格979批次,合格率97.7%。其中:种植养殖环节 抽检合格率****,生猪屠宰环节抽检合格率****,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99.08%,流通环节抽检合格率94.75%,餐饮服务环节抽检合格率96.43%,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
不合格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5批次、腌腊肉制品4批次、糕点3批次、酱腌菜2批次、干水产品8批次、豆制品1批次。对23批次问题样品,市食药安办已责成各地做好核查处置,查找问题原因,做好后序处置工作,并将核查处置结果及时上报市食药安办。
王宏兵介绍,按产品环节分析:2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生产环节1批次、流通环节16批次、餐饮服务环节6批次。从产品来源上看,2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来自种养植(殖环节8批次、生产环节的13批次、餐饮服务环节2批次。因此,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简单加工、食品生产加工是造成食品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王宏兵指出,从分析来看,流通领域食品不合格批次*多,达到16批次。他提醒,消费者*好到正规商场、超市等购买食品。
23批次产品不合格原因
1 5批次食用油中,1批次非食用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超标,可能与产品生产过程中接触非食品用塑料所致;1批次过氧化值超标,可能是保存不当造成;3批次食用油组成不合格,添加了其它食用油造成。
2 4批次腌腊肉制品酸价超标则可能是食品原料不合格或产品贮存不当造成。
3 3批次糕点中,2批次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加工造成;1批次脱氢乙酸超标,是生产过程中超剂量使用防腐剂造成。
4 2批次酱腌菜中,1批次苯甲酸超标、1批次苯甲酸和甜蜜素超标,应该是食品生产企业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
5 8批次干水产品均是铝残留量超标,可能是在养殖源头非法添加或本底值造成,生产企业源头把关不严也是问题产品上市流通的重要原因。
6 1批次豆制品苯甲酸超标应是食品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