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粤拟三年建立食药大数据监管系统
拟奖励食品安全案件举报者
7日上午,省政协召开“加强基层 食品安全监管”专题协商会。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我省从今年起,计划三年逐步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食药大数据监管和决策系统。此外,为了强化监管工作,震慑食品制假售假行为,针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我省也将制定举报奖励办法,按案额比例奖励到个人。
餐饮零售额占全国1/9
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制度
据省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7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6.5%;全省餐饮业零售总额13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9,继续保持全国餐饮**大省地位。全省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约100万家,居全国首位,食品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目前,全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已基本到位,全省乡镇共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837个(已挂牌715个,建成1211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25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覆盖了基层1586个乡镇(街道。
在食品源头控制上,我省质量保障水平也逐年提升。全省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5个,正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认定1650个无公害农产品、810个绿色食品,建成水产品养殖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24个、无公害产地427个,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499个。
此外,省卫计委也初步建成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两大网络,监测范围已扩展到97个县(市、区,覆盖率达到80.2%,同时建立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和病例监测系统,省农业厅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覆盖全省119个县(市、区,统一开展农药、兽药残留和“瘦肉精”风险排查、监测、评估和预警。
省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 广东将探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畜禽屠宰和进出口监管的相关制度,加快制定《粤菜通则》等特色食品地方标准。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质量追溯试点,优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等食用农产品纳入追溯试点范围,推进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酒类及肉菜流通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在智慧食药监建设上,从今年起,我省将分3年逐步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食品药品大数据监管和决策系统,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为了从生产环节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效力,针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我省正在制定举报奖励办法,拟根据案额比例,奖励到举报个人。
据了解,为了解决食药安全生产流通环节审批与监管之间的矛盾,省食药监局已调整内设处室的职能分工,原先11个与食药安全监管相关的处室,将把审批职能集中在2个处室,其余9个处室将负责食药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
基层监管力量仍不足
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走访中,调研组发现,由于原来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相对较少,越到基层越显得薄弱。目前我省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仍处在过渡期、调整期和开创期,特别是乡镇一级刚刚经过重组,体制机制仍不尽完善。
目前,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员编制比例仍偏低,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1∶10000,低于全国1.5∶10000的平均水平。
而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基层尤为突出。调研组发现,各地基层所因受划转编制不划转人员、公务员招录制度限制的影响,以及基层岗位吸引力低等原因,出现空编较多,人员到位率不到60%,一定程度影响工作承接与开展。
此外,一些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偏低,在我省某市,监管人员有70%是非相关专业毕业,由于对食药监管法律法规了解不到位、不熟悉,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直接制约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九三学社的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李汴生对此感受深刻。作为一名食品安全专家,他经常在我省基层食品监管的一线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工作指导,我省食品安全监管的从业人员工作主动性仍显得不够强,“很多是应付性的,显得效率不强,很多人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调研组发现,我省基层监管所大多处于草创初期,因而在调研中发现有日常巡查却无巡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责令整改却无整改记录等情况,而基层协管员由于级别低、职务多,基本还停留在派送宣传资料等事务上。
对此,省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目前食药的监管力量多是新招或是来自原来的工商系统,当前阶段,与专业监管仍有一定距离,今后将加大培训力度,我省已经提出了监管人员的全员培训计划,并计划出台工作指引,为基层监管提出执法依据。
省政协调研组则建议,解决新成立基层监管所空编问题,我省应尽快激活存量,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几场乡镇一级公务员招录,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招聘巡查员、政府雇员等形式,缓解基层监管机构编制、人员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