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达600余家,全部明厨亮灶。
全省3万多家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
近年来,山东省局将开展的清洁厨房行动与“明厨亮灶”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了内在自觉自信与外在约束监督的统一,从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长期困扰餐饮安全监管的难题,固化了餐饮安全的根本,强化了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
目前全省1985家餐饮单位获得省级“清洁厨房”称号,3万多家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明厨亮灶”占全部发证餐饮单位的六分之一。大家普遍感觉到这种做法,实现了“做饭用心、监管省心、消费放心”的效果。
“厨房亮化”是促进餐饮单位管理提升、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长期坚持,将会使中国的餐饮行业推到一个崭新的台阶。
据了解,全省17个市都制定印发了“明厨亮灶”建设工作方案。2015年底11月底,在各地普遍开展持证餐饮服务单位清洁厨房行动的基础上,城区和乡镇村分别再创建1000个省级清洁厨房,进一步鼓励全省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工程。
青岛“明厨亮灶”工程总数达到5557家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餐饮单位的自律性和规范性,青岛市局按照国家总局、山东省局部署要求,多措并举,积*推进“明厨亮灶”工作。
3年来,通过在餐饮后厨设立透明玻璃幕墙、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酒店大堂、就餐房间以及互联网设立监控端口、监控屏幕,将厨房的卫生条件、原料使用、操作过程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了从“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到“亮化厨房 请您监督”的良性转变。
自2013年起,青岛食药监局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全市“明厨亮灶”工程总数达到5557家,网上可视过百家。
试点先行
2013年,青岛市启动“明厨亮灶”工作,确定结合实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工作热情较高的黄岛、市南两个区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通过典型**,逐步推进。
青西新区把包括“透明厨房”工程在内的“食品药品安全数字化监管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开展视频远程监控;市南区在心海广场商业中心打造“明厨亮灶”视频样板单位,并创新二维码网上可视。
重点突破
对餐饮服务单位规模、食品安全重要度、工作开展难易度等进行分析,确定每年递增1500家,用3年左右时间在集体供餐、用餐单位,大中型餐馆等重点餐饮服务单位中分期分批逐步推进“明厨亮灶”工作,总量达5000家。
如选择学校食堂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加强部门合作,制定学校标准化食堂地方标准,推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全市中小学标准化食堂达600余家,全部明厨亮灶。
高科技手段:监控、移动终端、二维码
会后,与会代表到青西新区食药监局、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宏远海边厨房等考察点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各考察点,信网注意到,监控探头可实现对关键环节的全覆盖,并运用了移动终端、电子远程监管手段,此外,还有二维码管理系统方便消费者进行监督。
将摄像头统一安装在厨房的凉菜间、消毒间、大灶间三个重点位置,确保食品制作关键环节的监控。餐饮单位显示屏统一安装在点菜区、大堂、就餐区等公共区域,信息图像实时显示实现各监控点,公示栏滚动播放,方便消费者监督。特别是方便在旅游景点及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就餐的外地游客、留学生、大中小学生等敏感群体全面了解亮化内容和后厨情况。
自主研发了“透明厨房”移动终端,通过4G智能手机实现了区电子监管中心监控云台、移动终端、企业现场的“三同步”。监管人员不仅可以实时监督,通过对讲等方式随时调度指导后厨人员工作,提高监管效能,还可以回放录像协助执法办案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等。
将常见食物中毒及预防知识、二维码印制成桌牌,或在校门等处张贴二维码,消费者或学生家长通过扫描餐二维码,即可自动登陆“明厨亮灶”视频平台,查看厨房情况,及单位食品安全信誉度分等级、诚信经营等基本情况。消费者随时可以电话反映餐饮违规行为或网上发表评价意见,参与监管,形成社会共治,对建立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督机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信媒体记者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