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北鲜梨,国内几乎无人不晓。它历史悠久,香甜爽口,品质上乘。早在清代就进入了国际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河北响当当的优质
谈判成功
回顾河北鲜梨出口的历史,可谓喜悦与辛酸并存。1994年之前,河北鸭梨仅出口到加拿大等国家和中国港澳、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1996年,因检出红蜘蛛,加拿大暂停进口河北鸭梨。随后的几年里,河北局加强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谈判沟通,并按对方要求,在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以控制,*终在1997年实现鸭梨对美**,1998年恢复对加拿大出口。尤其是河北鸭梨**美国,是中国在水果出口方面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次,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被《人民日报》评为当年的农业十大新闻之一。
随后,河北局再接再厉,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鲜梨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出口的技术资料搜集及评估工作。1999年,河北鸭梨实现对澳大利亚、新西兰首次出口;2002年,河北新品种梨实现对加拿大出口;2006年,河北鸭梨在遭美、加暂停两年多后恢复对美国出口;2007年10月,鸭梨输美实现了常态化管理;2010年,河北新品种梨实现对新西兰出口;2013年1月,河北砂梨实现对美出口。
护航源头
在促进河北鲜梨出口从小到大、从劣到优的历程当中,点、线、面三维立体的监管模式,是河北局多年不懈探索形成的里程碑式的标志。“点”即标准示范园。在点上抓示范园建设,带动出口鲜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线”即果园和包装厂的注册登记。在线上抓果园与包装厂注册管理,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面”即示范区。在面上抓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鲜梨产区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一直是河北局对出口鲜梨生产管理的核心要求。动植检处副处长郭强说:“只有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才能有效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在认真分析果树生长管理要点的基础上,河北局提出了统一修剪、统一浇水施肥、统一疏花疏果、统一套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将“管理标准化”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优质水果,提高国际竞争力。
监测田间
2003年,美国以在中国鸭梨上截获“鸭梨黑斑病新种”为由,全面取消了进口河北鸭梨,并要求已通关的货物全部下架进行双层套袋深冷24小时后深埋处理,未通关及在运货物进行退运处理,接着,加拿大也效仿美国暂停进口中国鲜梨。这不仅给河北的出口企业造成5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河北鸭梨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河北鲜梨产业陷入了****的困境。
为了早日恢复河北鸭梨出口,河北局在质检总局动植司的领导下,一方面与美方专家在河北辛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鸭梨采收后降低黑斑病风险措施合作研究;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处理方案,合作开展了试发运美国后的有效性验证研究。同时,与美方专家一起在河北局实验室开展了花期、幼果期、采收期等各生长期的黑斑病检测试验。通过中美双方历时两年多的合作研究,终于找到了有效降低黑斑病发病率的风险控制措施,鸭梨输美实现了常态化。
规范园区
自2000年以来,河北局累计迎接国外官方的解禁考察、回顾性考察、验证考察、预检等60余次,在迎接国外考察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迎检工作中的弱点。为了更好地强化出口鲜梨果园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不断突破国外检疫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河北局**在全国开展了出口鲜梨标准示范园建设工作。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树立了河北乃至全国出口鲜梨的新标杆,**了“拼质量、创**”的行业新风气。
开展有害生物监测是落实我国与国外签署的出口鲜梨植物检疫议定书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河北局已经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监测方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非疫区、非疫生产点建设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外官方对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提出的有效降低风险措施。根据我国与国外签署的出口鲜梨议定书的相关条款要求,结合出口鲜梨产区实际情况,河北局严格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开展了地中海实蝇、瓜实蝇、桔小实蝇、苹果蠹蛾等有害生物的非疫区建设,以及梨褐腐病、梨锈病等有害生物的非疫生产点建设,减少了果园农药的使用量,也推动了高质量的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2015年7月,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组织召开了全国出口苹果、梨协调会,制定了全国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出口鲜梨的定时、定价、定量“三定”模式要求,鲜梨出口高端市场首次实现了“全国一盘棋”。
在河北局的不懈努力下,河北鲜梨出口量一直位于全国首位,出口到高端市场的总量常年稳定在70%左右,*高时更是占到全国的90%以上,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