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一是建立分类监管机制。紧盯食品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创新模式,提升监管效能。推行餐饮提升工程。通过分类提升,共取缔365家,规范482家、提升1091家,餐饮持证率由56.76%提升到96.97%,实现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目标,欧洲城、小南路等9条街巷分别荣获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称号。推行农贸 “清源”行动。在全市**推出农贸市场自制类食品及加工点登记备案,实现农贸市场自制食品从准入、加工、销售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系数。
二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将58个食品重点品种经营单位纳入电子监管系统,监控电子台账数据730万条,实现对重点行业智慧监管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市级食品安全电子管理示范单位18家。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开展定性检测76225批次、定量检测1321批次,合格率分别达到99.2%、95.1%。
三是建立社会共治机制。构建诚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不合格食品信息双月发布制度,落实黑名单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目前已发布不合格食品监测信息5期89批次;向社会公布黑名单3期;受理投诉举报684件,办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