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专家
仅三成在外就餐学生关注
重庆晨报记者 周意立 报道
以往出门吃个饭,可能看看网上的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在微博或微信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哪些饮食吃上去健康又美味,许多人却不知晓,并且容易遭到误导。
昨日,在桂林召开的
调查了大学城四所大学
赵勇的课题组随机抽取了大学城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院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学院低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调查共计4100人。其次网络调查共涉及对象人数为369名。
数据显示,在外就餐频率上,现场和网络调查中,工作日在外就餐的频率大多为1~3餐,周末在外就餐1~2次的人所占比例较大。
同时,在外就餐选择餐厅时考虑因素上,现场和网络调查均显示,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重视度不高,其中现场调查显示仅34.9%的人表示会考虑。而这些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更关注的是菜肴口味,其次则是消费价格。
对长期在外就餐可能影响健康的认知上,现场和网络调查均显示,多数人认为长期在外就餐对健康可能有危害。现场访问中,有1577人(占40.2%、网络229人(占62.1%的受访人群持有这一观点。同时,现场和网络调查均显示,超过80%的受访人群均表示长期在外就餐有可能摄入的食物不卫生,其次可能会选择较多油炸、烧烤类食物。
此外,在外就餐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途径中,现场调查显示有63.2%的人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仅35.2%的人关注。现场调查显示人们关注这些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书报杂志,其次才为网络。
新媒体可能改变就餐习惯
在赵勇的报告中,受访人群使用新媒体的频率上,依次为微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22:00点之后使用较多。而其*期望的微信微博传递信息的形式偏向图文并茂。
在该项目中,赵勇开设了包括一个微信公众号(yingyangren和两个微博,对部分受访对象进行干预,在每天晚上10点发布有关餐饮营养的信息。
赵勇的报告中提到,现场和网络调查显示,71.2%和59.1%的人希望通过微博微信增加在外就餐健康知识,其中长期在外就餐注意事项、营养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均为大家所需。
赵勇表示,大多数参与者对此次传递的干预信息给予了好评。73.6%的人表示接受信息后,有意识地减少了在外就餐频率。而67.8%的人表示这些信息指导了他们在外就餐的行为。
现场和网络调查显示分别有67.1%和38.3%的人通过微博微信看到过在外就餐知识,其中有39.0%和45.7%的人表示曾因这些知识改变过饮食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微博微信能让如此高比例的人群改变饮食行为,应该是很好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