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雨娉 记者连待待 戴正聪 发自浙江 今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关于“建立*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
拓渠道 谋创新
创设“智慧监管”平台
一是深度分析找症结。成立县食药安全监管问题调研小组,通过查询市场准入、下发问卷调查、撰写风险分析等方式,发现全县食品行业普遍存在“多、小、散、乱、差”的现状而全县基层监管人员不足百人。点多、线长、面广,人盯人、面对面、手把手的传统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监管新要求。同时,体制改革后食药安全监管已从原来分段式监管转变为全程式监管,从定性监管为主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监管并重,更加突显了信息化监管的必要性。
二是拓创并举破难题。整合提升食品药品日常监管、行政执法、质量溯源等职能,依托技术支撑,创设“智慧监管”平台,破解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存在盲区、监管断档留白的难题。该平台包含“1个中心、6大功能”,即:1个主控中心,实时监控、举报管理、质量追溯、信用管理、统计分析、电子地图6大功能模块。利用云技术,“智慧监管”平台与“天眼”监控系统、“永安通”监管平台、“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类别的实时监控和分段追踪。
三是试点先行促推进。按照“试点先行,以点扩面”的方式,经过层层筛选、反复讨论,将县域范围内93家食药市场主体列为首批“智慧监管”对象。在各监管对象的厨房、配料间、仓库等区域安装“天眼”监控设备,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对监管对象的主要区域、关键环节、重要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试点,发现执业药师不在岗、餐具未消毒、菜蔬不清洗等问题156个,全部通过远程指导解决。
借平台 抓运行
提升“智慧监管”效能
一是促进全程化监管。共享各农贸市场“智能管理平台”数据库,自动分析农产品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等环节数据,进行食品安全全程化监管和倒查式质量溯源。同时,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以风险评估的形式,通过“永安通”、“移动e家”平台向乡镇(街道食安办推送,为政府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建议和参考。自“智慧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已发送风险评估1121条,追溯问题食品23例。
二是促进属地化监管。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特色划分责任网络,一个责任区配备5到10名协管员,按“一周一巡查”的频率开展日常巡查,同时,借助“永安通”平台向“智慧监管”平台上报巡查信息。主控中心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向协管员反馈,必要时进行远程指导,有效深化了食药安全“属地化监管”。目前,“智慧监管”平台已接收处理传输巡查信息3万余次,发现食药安全问题112例,立案调查14起。
三是促进全域化监管。以全县各主要街道和场所的LED显示屏为输出终端,通过“智慧监管”主控中心,将“天眼”监控平台的数据进行实时输出。变食药监管过程“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有效推进了食药安全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目前,全县所有LED显示屏均已投入使用,通过“天眼”终端平台接受公众投诉15人次、咨询559人次、建议1630条。
建机制 促规范
保障“智慧监管”建设
一是规范“智慧监管”运行。按照李强省长提出的“要加快构建新体制下的运行新机制”的要求,该县三到位规范“智慧监管”运行。制度落实到位,制定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维护、风险控制等15项制度,确保“智慧监管”每个功能模块都有制度可循;工作督查到位,聘请退休干部、社会人士、维权义工、媒体记者等行业代表65人,组成“智慧监管”工作督查团,定期下基层进行实地督查和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推进“智慧监管”正常运行;人员考核到位,建立“县-乡镇(街道-协管员”三级考核体系,完善日常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督查落实,保障“智慧监管”平台长效化运行。目前,利用质量追溯机制,查处了仙居食药体制改革以来首例违法食品“溯源”大案,案值200多万。
二是巩固“智慧监管”成果。建立公安、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机制,发挥“智慧监管”平台的“线人”作用,开展“永安”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巩固“智慧监管”成果。目前,该行动已开展到6号,出动执法人员5000多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校内食堂236家,抽检油条、豆制品、鸡精、禽畜产品、儿童鱼肝油、冷冻肉类等品种,共1420批次,约谈违规企业143家,立案调查166件,万元以上大要案19件,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
三是深化“智慧监管”作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渠道,宣传《食药安全举报投诉奖励办法》、《食药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等,发挥“智慧监管”平台、LED显示屏等载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食药安全监管的热情,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目前,已发布食药安全“黑名单”2期,曝光6家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兑现食药安全举报奖金3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