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食品丑闻已见怪不怪了。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例如,2006年,在
公正地说,中国并非缺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大的政治意愿和承诺。2012年,国务院承诺在3年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5年内改善食品安全监测、监督及立法状况。自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家重点工作。2014年3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有必要采用“*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以及“*严肃的问责”来确保食品安全。在加强
尽管有这些努力,为什么中国的“食品丑闻”并没有减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没有上升呢?答案在于法律法规的实施。食品企业是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责任人,但是,面对数量众多、情况复杂的国内生产企业(在全国45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35万个企业的雇员少于10人,很难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的高标准要求。的确,小企业可能无法进行许多必要的检测,这会花费很高。而且,目前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漏洞。在*近这次变质肉丑闻之前,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在过去三年曾经经历过7次当地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并没有发现和报告过任何问题。此外,如同食品企业一样,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本身也十分复杂,国家、省、市各地不同政府部分职责重复、合作失调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防止食品问题的发生是所有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责任。除了对不遵守安全法规的食品商户进行严厉处罚外,管理者也应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以促使其达到安全标准。此外,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增加针对有关事件特别是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透明度,可以有利于食品安全措施的实施。
中国*近发生的这次食品事件,并不是**次波及海外的事件。随着中国不断活跃于国际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不再只是国内事务,而是全球性的。这样的转变要求中国尽快赶上国际安全标准,打破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格局,采取全球性的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编译自:Lancet:China's food safety: a continuing global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