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奶茶“6号热饮杯盖”致癌? 9小时实验证明耸人听闻

百检网 2021-11-15

    喻文娟正在进行苯乙烯释放实验

    据《新闻晨报》报道,寒冬时节,热饮广受欢迎。*近有消息称,多数热饮的杯盖均为聚苯乙烯材料制成,遇到高温后会产生可致癌物质苯乙烯。

    记者日前走访了本市几家出售热饮的连锁商店,发现热饮杯盖确实多为聚苯乙烯材料。为了检测这种杯盖是否真的能产生苯乙烯并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晨报与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合作,模拟不同的饮用热饮的场景,对3家不同品牌的热饮杯盖进行检测,结果均检测出苯乙烯,不过含量*低,一个3克的杯盖在加热后苯乙烯析出量在3微克左右,远远低于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日*大容许摄入量:2400微克。

    对此,专家解释,杯盖加热产生的苯乙烯含量*低,远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请市民切勿惊慌。

    坊间传言:

    "6号热饮杯盖"可致癌

    齐先生是一位咖啡爱好者,不过*近他对外带咖啡的塑料咖啡盖有一丝忧虑,"听说饮料盖大多都是聚苯乙烯塑料材质所制,遇到高温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据说还会致癌。"齐先生对于聚苯乙烯的了解就是饮料盖上面一个三角标志,里面有个数字6.

    记者发现,此前有媒体援引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的观点,称6号塑料材质是聚苯乙烯,当遇到高温(超过90℃或者盛装酸性物质(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会分解出苯乙烯,苯乙烯对人体有危害性,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而且还是可疑致癌物;并且提到黑色6号塑料盖可能是用车间里边角料或废弃塑料制成,尽量少使用。

    这一说法近日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引起不少人对热饮的恐慌,"奶茶店、咖啡店不都是用6号塑料杯盖的吗?那样的话饮料还能喝吗?"网友对此心存疑问,希望得到权威解答。

    市场走访:

    市售热饮杯盖多为"6号"

    记者在浦东**八佰伴附近走访了星巴克、麦当劳、R&B世界茶饮、快乐柠檬等多家售卖饮料的店铺,发现售出的热饮大多都配有专门热饮杯盖,杯盖均设有小口,饮用时会直接接触杯盖。有店员解释称,热饮温度较高,杯盖的材质比吸管耐热,饮用时更安全。进一步询问杯盖是何种材质时,店员表示不知情。

    走访发现,无论是奶茶店还是咖啡店,他们使用的热饮杯盖虽然样式、颜色和大小有异,但均有一个小三角标志,标志内有数字6,有的周围还有"PS"字样。经了解,这就是聚苯乙烯塑料的标志,6是塑料材质代号,PS是Polystyrene(聚苯乙烯的缩写。

    为弄清楚一杯刚做好的热饮实际温度,记者随即在星巴克买了一杯热咖啡,在麦当劳买了一杯热巧克力,在R&B世界茶饮买了一杯热奶茶,并在**时间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结果分别显示64℃、75℃和45℃,均没有达到此前媒体提到可分解出苯乙烯的90℃高温。

    实验过程:

    模拟热饮食用前三种温度

    为了确证聚苯乙烯材质的热饮杯盖到底是否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晨报与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合作,用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热饮杯盖加热后析出的苯乙烯含量。

    **,记者从星巴克、麦当劳和R&B世界茶饮三家店分别取了三个热饮杯盖,从外观上看,星巴克杯盖为纯白色,R&B世界茶饮杯盖略灰,麦当劳杯盖为黑色。

    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负责人喻文娟工程师的指导下,记者将每个杯盖都剪下约0.3克作为样品,并按照不同的品牌编号,分成3组。**组为浸泡在65℃恒温水下的样品,分别为X(星巴克1、M(麦当劳1和N(R&B世界茶饮1;第二组为侵泡在90℃恒温水下的样品,分别为X2、M2和N2;第三组为在室温的水中浸泡,并用微波炉"高火"档加热3分钟的样品,分别为X3、M3和N3.

    "**组模拟的是热饮做好之后,人在饮料稍冷之后食用时,杯盖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况。第二组模拟的是热饮在较烫时,杯盖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况,第三组模拟的是在热饮冷却之后,被放回微波炉内重新加热饮用时,杯盖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况。"喻文娟如是解释。

    密闭环境增一组直接样品

    随后,记者将**组样品X1、M1和N1分别放入3个100ML的烧杯内,并注入50ML无待测物的蒸馏水,保证样品均被蒸馏水浸没,然后放入设定温度为65℃的电热恒温水槽内,加热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再取1/10的水样进行放入顶空瓶中。X2、M2和N2样品同上步骤,不同的是电热恒温水槽内温度为90℃。第三组样品在微波炉内加热3分钟后,重复取样装瓶步骤。记者发现,**组样品在65℃加热半小时后样子并没有显著的变化。第二组样品在90℃加热半小时后,M2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第三组样品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水出现了剧烈沸腾,打开微波炉后还隐约有股塑料的味道,并且X3、M3和N3都发生了扭曲,喻文娟估计,微波炉内部水蒸气可达100℃以上。

    由于三组实验都是在敞开环境下检测,杯盖中释放出的苯乙烯有部分已逃逸到空气中,为了检测出封闭环境下杯盖样品可释放出的苯乙烯含量,喻文娟又增加了一组0.3g的样品:X4、M4和N4,直接将样品放在3个顶空瓶中,加入5ML水进行密封。

    *后,喻文娟将装有四组样品的顶空瓶依次放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内,调试好设备,仪器会自动抓取样品,在80℃温度下密闭加热半小时后,取0.5ml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

    整个实验约需花费9小时

    据喻文娟介绍,这次实验主要运用了顶空(HS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顶空(HS分析是通过样品基质上方的气体成分来测定这些组分在原样品中的含量。将一定量经过预处理,可能含有苯乙烯的水样装入密闭顶空瓶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苯乙烯会从水中挥发出来,进入顶空瓶的上方气相部分,达到气液平衡后,由一根气密性进样针插入顶空瓶中,抽取一定量气体,再注入气相色谱仪。而气相色谱法(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质谱法(MS则对未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鉴别、定性能力。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综合GC和MS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陷,杯盖样品中的混合组分经GC分离,再由MS逐一鉴定,*终可以确定样品中析出的苯乙烯含量。

    每一个样品的检测时间需要半小时,再加上样品前期处理和标准品检测,整个实验全部完成需要将近9小时。

    [实验结果]

    四组样品均检测出少量苯乙烯

    经过仪器一晚上的检测,记者拿到了4组共1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单位为微克/克:

    M1:0.85 N1:1.01 X1:1.36

    M2:1.68 N2:0.65 X2:2.93

    M3:0.47 N3:0.11 X3:0.43

    M4:8.63 N4:7.27 X4:16.10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喻文娟得出以下结论:"**,温度越高,聚苯乙烯杯盖中越容易分解出苯乙烯,**组水温为65℃,第二组水温为90℃,第二组的苯乙烯含量差不多为**组的两倍(N1和N2对比数据除外;第二,微波炉内短时间加热产生的苯乙烯并不比长时间浸泡在温水中的多,第三组实验数值均比前两组低出不少;第三,聚苯乙烯杯盖在加热时释放出的苯乙烯多数都释放在空气中,并不溶于水,且前三组的样品不含聚苯乙烯杯盖,所以密闭环境下的第四组产生的苯乙烯含量是前三组的数倍。"

    另外,这组实验还测试了杯盖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类和三甲苯类四种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没有分解出苯,而甲苯、二甲苯类和三甲苯类只是在第四组密闭环境下少量测出,但喻文娟表示这点数量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不过她提醒说,苯乙烯的释放量与很多因素相关,此次实验结果只针对被检测的样本有效,并不能覆盖的所有杯盖。

    [专家建议]

    不必过分担心苯乙烯,注意热饮方式

    "一个杯盖可能溶出的苯乙烯单体的量还低于喝一瓶啤酒、抽一根烟的苯乙烯量。与其担心热饮杯盖,还不如担心烟酒的危害,烟酒的致癌危害是证据非常充分的。"阮光锋呼吁市民不要过分担心聚苯乙烯杯盖的危害性,为此,他还提出三个建议:1、在买到塑料包装材料时,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遵守说明来使用;2、除非包装上有说明可以放在微波炉里加入,否则就不要用微波炉加热;3、如果发现有破损或者变形,*好不要使用。另外他还建议聚苯乙烯制品的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如果还是担心溶出苯乙烯,就尽量在饮用热饮时打开杯盖。"阮光锋说,这些措施都只能尽可能减少苯乙烯含量,并不能完全杜绝。

    [四大疑问]

    为了搞清楚聚苯乙烯材质的杯盖对人体到底有多大伤害,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等多方权威机构资料,并请教了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FIC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人员阮光锋,解答市民*关心的四个疑问。

    疑问一:聚苯乙烯塑料会分解多少苯乙烯?

    晨报实验的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的确会释放出少量苯乙烯。阮光锋解释称,原因之一可能是聚苯乙烯在生产过程中有少量苯乙烯单体未能完全聚合而残留在成品内;原因之二,聚苯乙烯塑料品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可能在高温等条件下分解产生少量苯乙烯单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88》的理化指标中,明确提到这一材质中的苯乙烯含量*大值不得超过0.5%,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重约3克的PS杯盖*多含0.015克苯乙烯。阮光锋表示,在对包装热饮所用的聚苯乙烯包材的苯乙烯迁移研究中发现,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一般不会超过其含量的0.025%,也就是3.75微克。这次的实验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点:正常情况下(排除第四组密闭环境,一个3克的杯盖分解出的苯乙烯多数在3.7微克以下,而在90℃高温下浸泡半小时所释放的苯乙烯*大值约为8.79微克。

    疑问二:苯乙烯致癌吗?

    有媒体称苯乙烯是可疑致癌物,而记者查阅到,IARC发布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关于人类致癌风险的专著》按照危险程度将致癌物质分为4组,第2组分为2A和2B,苯乙烯和汽油、咖啡等都归属于2B类致癌物中。2B类致癌物指"人类致癌证据有限以及实验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或人类致癌证据不充分以及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足;或人类和实验动物致癌证据都不充分但存在理论致癌机制",危险性比1类和2A类致癌物质小,致癌证据有限,远不及香烟、甲醇、紫外线等1类证据充分。

    此外,阮光锋介绍,大量的苯乙烯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伤害,引起急性中毒。

    疑问三:聚苯乙烯材质的热饮杯盖使用安全吗?

    阮光锋介绍说,苯乙烯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它在空气中也存在,典型值在1ppb的量级(1ppb等于1微克/千克。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与辣椒等。在葡萄酒和奶酪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苯乙烯。有研究显示,草莓中含量0.37-3.1微克/千克,一瓶啤酒中苯乙烯的含量可达10-200微克/升。另外,抽烟也会产生苯乙烯,抽一根烟通常产生20-48微克苯乙烯。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聚苯乙烯杯盖是否安全,应该要明白剂量与毒性的关系。如果苯乙烯超量了,可能会有危害性,没有超量就可以放心使用。"阮光锋说,JECFA制订的苯乙烯的暂定每日*大容许摄入量是40微克/千克,比如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每日*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由于一个3克的聚苯乙烯杯盖遇热*多析出3.75微克苯乙烯,也就是说,他需要每天喝完640杯(2400微克÷3.75微克/杯=640杯热饮才会超量,"一般来说这个标准是远远达不到的,大家可以不用过度惊慌。"

    疑问四:黑色的杯盖更危险?

    记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88》中看到,对这类产品的感官指标描述为"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但是是否黑色的聚苯乙烯杯盖更危险呢?阮光锋表示,他没有看到相关文献有这方面论述。

    [新闻链接]

    读懂塑料制品上的数字

    ●"1号"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不适合装热水,使用期限不超过10个月。

    ●"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等,耐热至110℃,多为一次性用品。

    ●"3号"PVC(聚氯乙烯:常用于建材、雨衣等,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耐热至81℃,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4号"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可常温使用,耐热至110℃,但不要放入微波炉内加热。

    ●"5号"PP(聚丙烯:常用于微波炉餐盒等,耐热至167℃,可放入微波炉内。

    ●"6号"PS(聚苯乙烯:常用于一次性塑料杯、快餐盒、泡面盒等,不可放入微波炉内加热,不能盛装强酸强碱物质。

    ●"7号"PC(聚碳酸酯以及其它类:常用于水壶、水杯、奶瓶,在120℃以下温度使用,不应用PC瓶装热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