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1月20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
山楂是青州的地方特产之一,它也是当地一些山村*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这个季节,山楂已经上市,很多特产销售点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山楂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因此,很多人喜欢买点切好的"山楂干"泡水喝。
摊主:"这个是八块钱一斤,四斤鲜山楂晒一斤片子。"
记者:"怎么都切成片了?"
摊主:"切成片喝水。"
据爆料人讲,就是这种被切好的山楂干*危险,很多人买来泡水喝,却不知这些山楂干在加工的过程中被加了药,看上去鲜亮的山楂干,实际上被熏过了。
摊主:"我这些六块,我这些很好,没有熏。"
摊主:"没有熏过,我这么大年龄了,不骗你。"
记者:"熏了怎么看出来?"
摊主:"熏了发白。"
记者注意到,面前的这几个摊位上的
特产专卖店工作人员:"都是用些药。"
记者"他们加工时候弄上的,加上什么药?"
特产专卖店工作人员:"不知道,加上一种东西,看着很新鲜,很好。"
果然,在接下来的调查中,爆料人关于"山楂干用药熏"的说法也得到了印证。那么,山楂切片之后为什么还要加药,加药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决定到山楂加工户那里了解一番。
记者:"这些山楂怎么都剪了?"
山楂加工户:"铰片子。"
记者:"不都是直接卖吗?"
山楂加工户::"也有卖的。自己的,铰一下多赚点钱啊。"
记者:"这属于加工了?"
山楂加工户:"嗯,赚加工费。"
在县级公路的道路两侧,记者见到有人正在加工山楂。守着一个铁筛子,里面盛放着山楂鲜果,然后用铁剪子把一个个的山楂铰成四、五个小片。他们告诉记者,到了这个季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铰片子。
山楂加工户:"弄完了得月数。"
记者:"谁过来收?"
山楂加工户:"有的是过来收的。收了之后,用大车发货。越使这个越贵。"
据青州的一些山楂加工户讲,山楂铰成片子用药熏,就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往外搞批发,山楂果一斤一块五、六毛钱,而加工成山楂片子,一斤就能卖到五、六块钱。卖山楂赚点儿钱不容易,加工一剪子一剪子的也挺累。加工就加工,可是为什么还要加药?给山楂片子加药的目的是什么?收购方是不知道,还是宁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
据了解,青州一些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山楂树,每年光山楂果就能收获两三千斤,到了冬闲时节,他们就窝在家里铰山楂片子,简单加工之后,再进行销售。在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二三十个筛网上面摆满了铰好了的山楂片,这家人也正在忙活着晾晒山楂干。
男子:"不熏,都不熏。"
刚开始的时候,这名男子矢口否认山楂干曾被药熏过。然而,当得知记者这是初来乍到,想帮朋友大量收购这种山楂干时,他突然改口了。他告诉记者,这些正在晾晒的山楂干全部经过药熏,即使晾晒好了也不会变色。那么,对于采购方,加工户为什么就敢于承认?对于陌生人却要隐瞒真相?山楂片加药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加工户:"这种不好,别要这样的。"
记者:"多少钱一斤?"
加工户:"五块钱一斤。"
记者:"有好的吗?"
加工户:"这些是好的,十五元一斤。"
记者:"很贵啊。"
加工户:"加上白糖泡水喝,健胃啊,药店也有要的。"
对于记者的疑问,这名女子并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而是领着记者走到一份正在晾晒的山楂片跟前。记者注意到,这些山楂片颜色鲜亮、个头大,可谓是上等货。
记者:"这一些好?"
加工户:"这些准备送人的,这是给俺哥哥的孩子铰的,送人的,一棵树就要当中一片。"
那么,药熏过之后会是什么样呢?正当记者琢磨着如何区分好坏山楂干时,对方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原来,这些准备送人的山楂干也被加了药熏过了。
记者:"有没熏的吗?"
加工户:"没有熏的很难看。才装的两袋子,太难看了"
记者:"这些没有熏的?"
加工户:"专门要的,难看,不熏很难看。"
这名女子告诉生活帮帮办,山楂切开之后,晾晒在空气中会很快变色,而一旦药熏了,山楂果肉的颜色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记者:"熏的目的是啥呢?"
加工户:"一切开发白,熏了之后还是发白,不变色。这个切开之后,半个小时就成了这个颜色了。"
按照种植加工户的说法,收购方很看重山楂干的外观色泽,虽然明知道山楂干已经被熏过,还是照收不误,但如果颜色暗黄甚至发黑,他们会拒绝采购。
加工户:"机器铰了便宜,这个卖得贵,挣它的加工费。"
记者:"熏了之后谁要?"
加工户:"不熏的人家还不要呢。不熏的不要,人家嫌黑啊。"
为了卖相好,就加药熏,作为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说法肯定让人接受不了。毕竟,山楂干*终流向市场,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消费者心中有许多的问号。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山楂干加工基本上都在用药熏。是药三分毒,那么这些药是什么药?对人毒性有多大?
直击:美白"山楂干" 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加工户为了干山楂干的卖相,他们会把铰好的山楂干用药熏。那么,这些用来熏蒸的是什么药呢?在公路一侧,有人正摆摊卖山货,旁边的筛网上正晾着刚刚切好的山楂片。走近了,记者却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生活帮帮办:"什么味?不买,吃你的桃子好吗?"
摊主:"这是弄片子的味,不是桃子的味道。这是熏片子的味。"
顺着气味找过去,生活帮帮办发现,气味是从另一名女子身边的篓子下面冒出来的。女子正在铰片子,生活帮帮办趁机揭开盖在上面的袋子,更多的烟钻了出来。同时,一个盛着山楂片的铁筛子露了出来。
记者:"怎么还熏着来,多少钱?"
摊主:"山楂片卖四块,算你三块五行了。那边刚倒上。"
记者:"为什么还要熏?"
摊主:"熏了之后干得快,干得快。"
干的快,恐怕只是借口,什么东西会冒出这种刺激性的烟味呢?记者刚刚打开,这名女子就快速阻止了生活帮帮办。
记者:"这是烧的纸啊,你们不熏得慌?"
摊主:"一会儿就没有味了啊。"
这名女子解释,她这是为了更快地烘干,而旁边的晾晒的山楂片都是直接铰完晾晒收上去的。记者通过观察后发现,这名女子显然在撒谎。
摊主:"这一些熏着,那边的没有熏。一些没有熏倒上的,没有熏。不要拉倒,又不是卖给你。我不是卖给你,我卖给青岛人啊。我是走青岛的,不卖给你。我到青岛十二块钱一斤。"
眼看着这名女子把刚刚熏完的山楂片倒在了大的筛网上,与之前的山楂片混在了一起。同时,记者意识到,这名女子刻意隐瞒的背后,肯定有猫腻。在另外一处加工点,同样也在熏着刚刚铰好的山楂片。
记者:"这里面是什么东西?不是火吧?"
摊主:"加加味啊。"
记者:"什么东西?"
摊主:"糖精,这叫黄色素……"
一会儿是糖精,一会儿是黄色素,为了验证到底是什么东西,记者假装要品尝一下,这名男子连忙制止,表示这些东西有毒。有毒的东西能用来熏山楂片?这更加让记者办疑惑。经过一番周折之后,一名女子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记者:"这些是什么?"
摊主:"硫磺。"
记者办:"你这烤着干什么的?"
摊主:"烤烤它好啊。
原来,冒出刺激性气体的就是硫磺燃烧后冒出来的烟。记者看到,这名女子旁边就放着一些硫磺的小碎片。她告诉记者,当地人铰山楂片之后,都会用硫磺熏一下,一般熏二到五分钟,熏完之后,山楂片不会变色,卖相也更好一些。
摊主:"你看变色了,变色的就是欠啊,变色的熏的时间不够。"
听说过硫磺熏姜、硫磺熏馒头、熏百合,这硫磺熏山楂片可是头一次听说。都是和食品安全有关,这样的食品到底是不是安全?入口的东西,大家一定也很关心。这里,突然想起作烧烤生意一个朋友说的话,这烤肉好不好,有一个小窍门就可以判断----这个烤肉老板吃不吃。老板能吃,这肉百分之九十九没有问题,如果他从来不吃,这肉能不能吃,就得琢磨琢磨了。套用这个理论,这种熏完了晾晒好的干山楂片,他们自己吃吗?究竟这种熏制山楂片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