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在答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长江全面
4月1日,长江中下游开始实施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今年是长江禁渔期制度正式实施十周年。长江是我国
早报记者历时半年,沿江走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深入三个***保护区,采访各地渔民、管理部门和院士专家后发现,受过度捕捞、水电工程、环境污染等影响,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现行禁渔期制度并未能有效遏制水生生态资源的严重衰退趋势,而增殖放流同样收效甚微,甚至存在隐患。
如今,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芳踪难觅;“活化石”中华鲟只能在逼仄的观赏池中缓慢游弋;微笑的江豚种群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号称“淡水鱼之王”的白鲟,自2003年以来未见踪迹,就连长江流域市民餐桌上的主要淡水鱼类“四大家鱼”也正沦为“珍稀动物”。
保护区被认为是长江水生生物的*后庇护所,但同时也被地方政府视为经济发展的“烫手山芋”,难逃被随意裁撤的命运。
渔民如鱼,苦苦挣扎。14.5万逐水而居的长江专业渔民面临着下水无鱼,上岸无地的尴尬境地。渔民盼望上岸,但放不下水中的家当,又没有其他生活技能,只能将后代送到岸上,“这一江水已经养育不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是*后一代渔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