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障碍致食用
本报讯 乱象丛生的国内食用调和油市场一直难以戴上"紧箍咒".食用调和油国标制定的主要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检测技术障碍,讨论了近8年之久的食用调和油
根据2008年发布的《食用调和油编制说明》显示,2004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召开研讨会,确定了《食用调和油》标准制订方案,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立项。然而时隔近8年,国标制定的主要负责人何东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检测技术障碍,今年国家标准还难以出台。"他同时表示,"公布原料比例或配方固然是件好事,但给不出验证过程、检测方法及脂肪酸比例对消费者的健康影响,依然没有任何价值。"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和油中各种配料本身的成分都是油脂,彼此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只是在分子大小上有所区别。正因为如此,目前地沟油的检测依然是个难题。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企业将地沟油添加到调和油中,光靠检测环节是难以查出的。
调和油没有国标强制,也导致了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使其真实性存疑。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不惜用低价、低等油料来生产调和油,成分模糊的调和油目前成为众多食用油企业的暴利来源。
对此,董金狮建议,除检测技术和仪器方面的研发,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所使用原材料采购记录和生产工艺记录的监管,在源头上解决调和油真实性难题。(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