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没有“绝对可信”传奇

百检网 2021-11-15

  国家质检总局*新公布的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统计显示,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澳、新进口奶粉问题突出

  据统计,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奶制品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个批次。

  广州安世乳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别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质监部门两次退货。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这些批次不合格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澳、新奶粉市场份额高

  有专家表示,不合格进口奶粉中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占比较大,这和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奶类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是相对应的。

  据介绍,在我国奶类产品市场上,进口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在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两国奶粉占有率也比较高。

  问题奶粉生产商多不知名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这些问题洋奶粉中,除了知名的亨氏和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外,其余品牌的背景并不显赫,其中大多公司不知名。

  对于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品牌,行家表示,贝拉米、巴兰坦等品牌在当地不是**品牌。

  洋奶粉贴牌**中国市场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太乱,现有上百个品牌。”陈连芳表示,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就有几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而在我国包括网购在内,洋品牌的数量就达上百个。

  资料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从占有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其中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了三席。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据知情人士介绍,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这些企业的背后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在操控,“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中国市场”。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