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晓华 29日,山西省农业厅决定年内启动实施
山西省拥有着高粱、谷子、薯类、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上百个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小杂粮作物有三十多个品种,常年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小杂粮王国".近年来,具有浓郁黄土高原特色的小米、荞麦、糜黍、绿豆、红小豆等小杂粮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有些小杂粮种类为世界上的稀有珍品,如晋东北的苦荞、山西省农科院新培育成功的黑麦等。
然而,随着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张,该省小杂粮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个别品种正面临惨遭弃种的境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377万亩,是玉米种植面积连续增长的第11个年份。而小杂粮种植面积10年间"缩水"约500万亩,由2000年的2000多万亩,总产量近30亿公斤,到2010年的1500万亩左右,总产量减少至20亿公斤上下。
该省农业厅人士分析,目前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开发存在诸多"硬伤":一是产量和销量不稳定,小杂粮大多分布在山地、旱地,靠天吃饭的现状难以改变,一般的丰歉年小杂粮总产量变幅在三成以上。二是市场要求优质、专用品种,但该省的小杂粮品种多是世代延续的自留农家种,单产低、适应性差,很难大规模推广。三是加工销售是实现小杂粮增值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该省除了几个大型大豆、马铃薯加工厂外,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化开发所要求的"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理想经营模式。
随着《山西省特色食品行业调整振兴方案》的实施,该省将壮大晋北、东西两山小杂粮生产区加工规模,建设***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在原粮精细加工的基础上,晋北重点发展小杂粮保湿面、燕麦凉面、豌豆糊等小杂粮复合面制品,熟食制品等主食化营养食品;东西两山重点发展小杂粮月饼、饼干、早餐饼等即食食品和休闲食品,有机嫁接该省传统酒、醋、乳等产品,生产保健茶、酒、醋、酱、乳等系列食品,推广生产小杂粮生物营养素等高附加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