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编者说明:一般我们所提到的“国际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11月28日,长春市民刘某与其子楚某饮用
其实,就在一个月前,可口可乐就曾因"零度"原液在中国台湾被检出禁用的防腐剂而引发食品安全的讨论,但蹊跷的是,该防腐剂在内地属于合法。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超过国际水平的不足3%,达到国际标准的不足10%,近九成标准均低于国际水平。"湖北营养师培训中心主任孙光夫告诉记者,从2008至今,我国大范围修订各种食品安全标准,但总的趋势是标准放宽了。
都是企业惹的祸?
据记者了解,我国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行业标准要么是空白,要么是严重滞后于国际标准。
以农产品方面的标准为例,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欧盟甚至将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别按照干果、鲜果、硬果和软果等制定标准进行检测,其中光是针对鲜果农药残留检测这一项就多达几十甚至100多种限量标准。
"数量少暂且不说,问题是仅有的这些标准的制定大都低于国际标准。"孙光夫分析,标准逐渐降低的原因有三。一、标准向市场投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按照原来严格的标准,很多食品均属不合格产品,市场形象非常不好。二、减少社会动荡--食品安全问题同老百姓息息相关,过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势必造成老百姓的负面情绪。三、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国标的制定过程中,均会有企业的参与,这种参与不是免费的,相关部门势必要考虑到相关企业的利益。
"产品不合格,改的不是产品而是标准,国标可以向行业标准靠拢,行业标准可以向企业标准靠拢。"某糕点企业的总经理张建国告诉记者,企业参与制定标准除了提供检测的样品之外,还会提供相应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甚至涉及资金上的赞助和支持。毕竟,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同时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
有标准无监管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均表示,就我国目前整个食品行业的现状而言,企业参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垢病比较多,弊大于利。因此,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的手段就是让利害相关方进行回避。
孙光夫表示,国外制定相关标准也会寻求龙头企业参与,但其参与的流程和制定的标准均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接受媒体、公众的监督,每个环节都很谨慎。一旦有企业在此过程中因动了手脚而被揭露,那么,不光是这个企业会受到各种负面的影响,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也会受到牵连而引咎辞职。但在我们国家,此类事情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数据显示,香港前三季度的食品检验检测合格率为99.9%.而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近日称: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超过90%,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此"双九十"言论一出,立刻引来板砖无数。
"对于食品安全而言,哪怕只有1%的不合格都是无法容忍的。针对这组数据而言,老百姓并不是较真儿我们的标准到底比别人低多少,而是我们的标准在比别人低那么多的情况下,合格率依然这么低。"孙光夫表示,相关部门汇报的是90%以上合格,但消费者读到的是10%不合格,这个数据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每个国家都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但处理方式不一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告诉记者,美国对食品生产企业要求非常严格,产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这个企业就不能从事食品行业了,并且会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非常完善。
据记者了解,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并非缺乏法规。比如,在《
有法可依,执法不严,似乎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很多监管机构不是不想监管,而是无力监管。"董金狮表示,出现这一局面的客观原因是执法人员少,违法企业多。另外,执法人员本身不懂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卫生部的专家相当于研究生,质监局的相当于本科生,工商局的相当于大专生,再往下的各个所就更差了,他们对食品和相关的技术根本不懂,*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要么滥执法,要么不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