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后水源地 多数城市
位于浩浩汤汤的长江入海口,上海有可资依赖的青草沙水库作为*后的水源地;但是,其余城市的"青草沙"又在哪里?记者 张瑞丹
6月8日,上海徐汇区长桥自来水厂经过成功切换,改用来自青草沙水库的水源。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的上海,终于可以暂松一口气。
此前,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导致的径流量大减,使上海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夏季严重咸潮侵袭,入侵次数达8次,部分供水区域告急。
青草沙水库的受益人口,高达1100万。未来上海将逐渐告别从污染深重的黄浦江取水的历史,八成以上的饮用水,将取自水质良好的长江江心沙洲--青草沙。
上海在过去面临的困境,是中国数量众多缺水城市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人口迅速扩张,水量需求急增,许多城市处于水源地告急状态。
好水难求
钢筋水泥丛林组成的城市,远比想象中脆弱。
伴随着水源污染的,还有水源不足。中国目前不缺水的省市仅有10个,占国土面积不到16%;而严重缺水区和*度缺水区占国土面积60%以上。如果按城市数量划分,缺水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二。
过去60年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变化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提供了不一样但又颇具代表性的缺水样本。
在连续12年干旱后,北京市水务局于2011年5月对外公布,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缺水形势异常严峻。资源性缺水,在中国北方已成普遍问题。
而在上海,却因水源不甚理想,成为一个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水量丰富,但清洁水源严重不足。
"如果没有青草沙,上海不一定扛得住。"上海市水务局一位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咸潮来临前,上海主要水源之一的陈行水库已蓄满清水,但也仅能满足区域内水厂1周的供水量。即便临近的宝钢水库每天向其支援淡水,依然供不应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郑丙辉等专家曾对全国的饮用水水源地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以地表水三类水环境作为合格标准进行统计的话,湖南和安徽的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低,仅为60.28%和46.7%;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低的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后者的达标率仅有3.07%;而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低的山西省,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在国内另一些学者看来,三类水标准为*低标准,被视为饮用水标准的"警戒线",不足以证明水源地的水质好坏。
"尽管目前的水处理工艺已可以将不合格的水处理为合格,但对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厂而言,会存在经济压力;因此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依然是保证水源的安全。"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振楼则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三类水标准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水源地;大的水源地,如上海的青草沙水库等,至少要满足二类水标准。
2002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将水质划分为五类,并对影响水质情况的各种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做出了严格规定。
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存在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即通过去除某些指标,来使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例如,目前上海市青草沙水库属于水质良好的二类水水源地,但前提是"去除总氮、总磷指标".
"没有这两个指标,青草沙水库就是二类水,如果按照国家标准纳入总氮、总磷指标,青草沙水库的水质就一下子到了劣五类。"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所谓劣五类,为水质*低标准。
据这位知情人介绍,通过去除一些"无伤大雅"的指标,令水源地水质达标的现象在中国其它城市也十分普遍,"这是相当无奈的事情;毕竟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好水难求。水不好也没办法,总要喝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