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流连于各色
随着食品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回到厨房,自己动手做起了“私房菜”。在自家厨房,他们不仅找到失去的味道,也找到了安全、健康。
自己做饭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吃个放心
家住天津的老金是个媒体人,十几年来,他总是坚持下厨做饭,尽量不出去吃,除非特别忙的时候才偶尔下馆子:“倒不是为了省钱,关键是自己做饭,选什么食材、放什么调料都清清楚楚,吃着放心。”
“像牛上脑,我每次都是一大早去回民店买,因为那里的牛、羊肉是早晨刚刚屠宰后现场切割的,*新鲜。”老金指着自家厨房里的食材介绍,“还有这些海虾,都是早市上渔民直接拉来卖的,买回来简单处理一下放到空瓶子里,再灌上一点儿水,拧紧瓶盖放到冰箱里冷冻,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不管是烧着吃还是包饺子,口感都很好,夏天可以多买一些,放到冬天一样很新鲜。”
老金说:“因为工作原因,过去总在外面吃饭。可是后来越吃越发现不管在哪儿,每道菜的味道总是千篇一律,除了油大就是口重,有时吃完胃还不舒服。”后来,老金认识了一些开餐厅的朋友,才发现做餐饮讲究的是效率,不可能用心费时地去精雕细琢每一道菜:“客人等不及,餐馆也赔不起,所以鸡精、嫩肉粉、烹调好的半成品全用上了,大火猛炒,油都是直接用大勺舀的。上菜是快了,味道和健康却没了。”
老金以自己*拿手的“干烧带鱼”举例:“真正的干烧带鱼,先把裹好面的新鲜鱼块放在温油里慢慢炸。一锅油*多炸五六块鱼就必须换,否则后面炸出来的鱼就会有异味儿。而且炸好的鱼块必须趁热开始干烧,还要把姜切成细小的‘姜米’用来炝锅烧汁。但有的餐馆提前把好几斤鱼块一股脑地倒油锅里炸熟,捞出来备用,姜也只切成姜片就炝锅,然后就猛倒醋和酱油。等端上来时,不光没有入味儿,连鱼肉都腥了。”
老金说:“自己在家给儿子做饭,没有时间压力,可以慢工出细活;更不可能用劣质调料、用不新鲜的肉、菜。”儿子上高三时,老金常买只现宰的活鸡,用半天的时间炖一锅鸡汤,除了葱、姜、大料外,不放任何其他作料。炖好的鸡肉清香扑鼻,晾凉了可以直接做凉菜,高汤可拌着自己剁的猪肉馅包馄饨,冻好之后用来给儿子做早饭。“儿子上了大学,还时常带家里做的菜回宿舍,和室友一起分享,大家几筷子就吃光了。”说起自己的手艺,老金很是自豪。
和老金有相同想法的人并非少数,网上越来越多的美食博客就是佐证,大家纷纷“晒”出自家“私房菜谱”,互相交流,共商厨艺。知名美食博客“潘潘猫”的博主就在博客首页上写道:“烹饪对我来说不是负担而是爱好。”
“无所不能”的厨房小电器,成了年轻人下厨的好帮手
点开淘宝网,不难发现豆浆机、电烤箱、榨汁机等厨房小电器在热销榜上占据了显眼位置。在一家留学生网站上,电饭煲、带烤箱功能的微波炉和榨汁机被列为中国留学生必备的三种小家电。而在很多人气颇旺的美食博客上,都可以看到热心博主推荐的家用烤箱、面包机等信息。
记者在一些家电卖场了解到,这些年,电烤箱、酸奶机等厨用小家电的销售情况一直看涨。而正是这些小家电的出现,让烤面包、磨豆浆等以前看来家庭厨房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为简单的操作程序,也让很多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找到了既省时又健康的美食捷径。
北京的郭颖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每天的生活紧张而忙碌,加班是常事。即便如此,郭颖还是会争取为自己准备一些健康绿色的食品。“多亏有厨房小家电,能帮着自己做一些喜欢的食品,否则天天吃盒饭,身体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儿。”
每天早晨起床后,郭颖把头**晚上泡好的黄豆放进豆浆机自动打成豆浆,剩下的豆渣放进冰箱里,晚上回来用它们和面,然后用电烤箱烤制面包或者豆渣饼。“豆渣本身营养丰富,粗纤维还有利于减肥,这样吃既健康还不浪费。”郭颖拿着一块豆渣饼请记者品尝,清香的味道很是可口。
下班回家,郭颖会用酸奶机做一杯自己爱喝的酸奶,然后再榨一杯蔬果汁。有时,郭颖也用电饭煲炖一锅新鲜的排骨汤,“我从来不用浓缩汤料和鸡精。”郭颖说,“除了中午没办法只能在单位吃快餐,其余两餐都是自己亲手做。”她还打算采购一套专用的豆芽机用来发豆芽和青蒜苗,“自给自足”。
在家做饭,食材和食谱的选择很关键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表示,食物的美味只是选择亲自下厨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现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
“一根火腿肠端上来,我怎么知道它里面用的什么肉,放的什么盐,添没添什么有害的
根据我国1996年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名称,目前就有22大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合法使用。“化学合成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吃,但终归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什么添加剂也不放的食品来得更放心。”牛女士说。
此外,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自己做饭还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国一项针对1700多名年轻男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做饭的人当中,每天能够吃到5种以上蔬菜水果的仅占3%。
专家表示,传统饮食方式中有很多健康元素,比如,豆类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项有关豆类食品的调查也表明,在家做饭的人吃的豆制品比较多,而不常在家吃饭的人消费豆类食品的频次明显较低。
健康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洪昭光教授曾将合理膳食定义为“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四句话。而这样平衡、精细的膳食结构,显然是动辄大鱼大肉的餐馆就餐和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速食无法提供的。也许正是认识到了在家做饭对健康的重要性,英国政府在2008年将烹饪列为一些中学的必修课。
不过,也有营养专家提醒,
给孩子做饭应该注意什么(延伸阅读
年轻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能吃好饭、多吃饭,都愿意亲自给孩子做饭。这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精。所谓的精就是要精加工。在择菜、洗菜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去掉干叶及腐烂的部分,洗的时候不要怕麻烦,把菜洗得干干净净。另外就是切菜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做,年龄小的宝宝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所以要把菜切小切匀,不能太大,太大了一是孩子吃起来不方便,二是在炒菜的时候会造成生熟不匀,不利于儿童咀嚼和吸收。
细。所谓的细就是细烹饪。在炒菜的时候要掌握好菜的咸淡和辛辣度,适当的味道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熟。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又很容易被忽视。一些人在做菜的时候,往往会过分要求饭菜的色香味,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熟。例如黄瓜,番茄之类的蔬菜,八九成熟的时候,菜的颜色是*好看的,真正炒熟了反而没有了色泽。另外,一些肉制品和海产品,在烹制的时候很难掌握火候,火锅及烧烤更难掌握。由于儿童的消化能力差,对于一些不熟的食物,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烹制食品时,一定要择清,洗净,合理烹饪,在保证食品熟透的前提下,再讲求食物的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