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将满三年 商场、超市用量普减 菜场仍是塑料袋“重灾区”

百检网 2021-11-15

    □晚报记者 张钰芸 报道

    到今年的6月1日,"限塑令"的实施就将走过三个年头。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

    尽管在超市、商场取得骄人成果,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三年之后,当初*难管的农贸市场依旧是使用违规塑料袋的重灾区。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也承认,农贸市场里的超薄塑料袋使用呈现升温态势。

    [记者调查]

    超薄塑料袋屡禁不绝

    菜市场:超薄塑料袋"满天飞"

    根据 "禁塑令"的规定,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 (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隔三年,记者昨天走访了沪上多家菜市场后发现,小商小贩们仍普遍使用着禁用的塑料袋。

    在长宁路上的一家菜市场里,记者看到,每个摊位上都有塑料袋,蔬菜摊、肉摊多为白色塑料袋,水产摊位则用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全部免费赠送。一位女士购买了两只南瓜后,担心塑料袋会撑破,摊主马上给她多套了一个。记者发现,这类白色塑料袋非常轻薄,几乎手指一用力就能戳破,且没有任何标识。而在水产摊位,摊主大多使用黑色或红色的塑料袋,尽管材质略厚,却带着一股塑料的臭味。

    "大家都觉得有颜色的塑料袋是用有毒塑料做的,所以我们卖菜的基本不用了,都用白色的;但是这种袋子薄,装鱼虾之类的容易漏水,所以卖水产的还是会用有色塑料袋。 "一名蔬菜摊贩告诉记者,每天上午都会有人在自行车上驮着塑料袋来叫卖,按照大小不同,2元到5元就可以买上100只。而对于"限塑令",也只有部分人才知道。 "刚开始菜场管过,但不送袋子,买菜的人不方便,影响我们生意,一段时间后就基本没人管了。 "

    批发商:廉价袋取材垃圾塑料

    既然国家已经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和销售,那么这些禁用塑料袋究竟从何而来呢?日前,记者来到了城隍庙福佑小商品市场和曹安批发市场,在这里找到了四五家专门批发塑料袋的摊位。

    由于福佑小商品市场主要出售服饰、饰品、玩具等日用品,这里的塑料袋也多被小店店主顺手买去。记者在一家专门批发塑料袋、包装袋的摊位前看到,这里的塑料袋多以本色出现,且基本没有异味,但价格*便宜的一种白色塑料袋,2元可以卖到50余只,批发价则更低,记者用手捏了捏,其厚度远远不及超市卖场出售的塑料袋,应该低于0.025毫米。而在这个摊位上,同样也有合格的塑料袋出售,但其价格却高出了不少,印有QS标识的塑料袋一个就要0.2元,价格*高的要0.5元一个。

    而在曹安路批发市场,记者找到了一种红红绿绿的塑料袋,批发商坦言:"这种塑料袋就是用垃圾塑料做的,自己家用*好不要买。 "在曹安市场侧门入口处,一家杂货店门口摆放着十多种塑料袋,相比正规塑料袋多为白色或黄色,超薄塑料袋就鲜艳很多。记者指着一种红色塑料袋向摊主询价,她表示每包只要1.5元,如果是规格更大的绿色袋子则为3元。而她甚至不知道这一包塑料袋是几只装,"我从来都没有数过".记者看到,红色塑料袋上只有"海德塑业"的若干个标识,而绿色塑料袋则更"简洁",包装上只有"中外合资"和"上海"两种字样。凑近一闻,这些塑料袋都有浓浓的怪味,摊主得知记者是自家使用后,建议还是购买白色塑料袋。"有颜色的塑料袋是用有毒塑料做的,还是白色的'纯洁'点。 "

    超市:保鲜卷装袋去放日用品

    和农贸市场里的塑料袋免费使用不同,沪上各大超市内的塑料袋依旧坚持收费。但记者走访后发现,一些顾客打起了"擦边球",用店内免费提供的保险卷装袋充当购物袋,除了生鲜食品,还装上了日用品。

    日前,记者在家乐福龙之梦店看到,蔬果摊位边放着好几卷的卷装袋,大部分顾客都只撕下了一两只来放蔬菜和水果,等待称量。但仍在15分钟内,记者就看到两人撕扯了3、4个卷装袋直奔下一层的日用品区。而在结账台,记者也看到了个别人把卷装袋当成购物袋,装着牙膏、面纸、肥皂等日用品离开,期间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上前阻止。

    "自从'限塑令'开始以后,店里的卷装袋确实用得比以前快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顾客不愿意购买两三毛钱一只的购物袋,就会过来撕两个卷装袋走。"这毕竟就是免费提供的,我们也不方便阻止别人。 "

    [环保机构]

    扩大"限塑令"范围为时尚早

    调研:部分城市"限塑"执行力下降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施行了三年的 '禁塑令'仍旧存在两大空缺,一是农贸市场仍在大量使用超薄塑料袋,小商品市场则普遍免费赠送,二是超市的塑料袋收费执行率有所下降。"日前,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限塑和包装项目负责人杨纬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限塑令'过去两三年后,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度都在逐渐下降,监管力度一弱就出现了反弹。"杨纬和告诉记者, 2009年环友科技研究中心对哈尔滨、杭州、兰州、成都、郑州、广州六个城市进行了调研,发现80%以上的超市都对塑料袋进行了收费。而到了2010年,他们再对哈尔滨、郑州和杭州3个城市进行调研,发现这一数据下降到了60%多。 "大型品牌超市的执行力度还是不错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超市为了吸引顾客,把免费送出塑料袋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不再收费了。"而在农贸市场,即使是2008年的"限塑令"伊始,其执行难度也高,效果亦差。

    同时,环友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老百姓的手中,可以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其功能也大多只发挥两次。 "我们调查发现,78%的塑料袋被老百姓重复使用了,但这其中的50%被用来装垃圾,也就是说其使用量只有两次。但从理论上来说,使用以回收塑料为原料的专门垃圾袋对资源浪费会更小。 "

    意见:不应该急着扩大"限塑"范围

    "很多国家在限制塑料袋使用上,都没有将农贸市场纳入其中,我国的范围从一开始就制定得太广。"对于 "限塑令"可能再次扩容,杨纬和认为,还是应该集中行政力量做好超市、商场的监督工作。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已经有超市、商场出现了免费赠送塑料袋的行为,作为*能够加以规范的地方,政府应该把有限的行政力量放在 '大头'上,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他建议,对于难以监管的农贸市场,甚至可以放一放。 "限塑要一步一步走,国外很多国家至今没有限制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与其让限塑成为一纸空文,不如集中优势力量攻下商场超市。"

    而在日前有媒体爆出限塑将扩展到食品、医药领域后,商务部商贸服务司标准处调研员李嘉建也表示,在食品、医药领域"限塑"或会引起新的问题,还需要诸多考虑。 "比如,如果在餐馆'限塑',将会打击消费者的打包积*性,会造成新的浪费。 "因此,杨纬和认为,"限塑令"政策如何调整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并加强与工商等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

    "台湾曾经也把餐馆外卖列入限塑中,但一些经营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塑料袋挂在店外的树上,让顾客自己去拿,以撇开自己和塑料袋的关系。就是因为实施中的种种困难,*后台湾还是将餐馆拿出了限塑范围。 "杨纬和坦言,目前限塑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继续扩大没有意义。

    建议:用税收杠杆抑制塑料袋生产

    根据环友科技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40%的老百姓能够自带购物袋,在环保意识增强和经济杠杆的协同下,其比例比"限塑令"前有着大幅提升。但行之有效的经济杠杆依旧有为人诟病之处,政府有着帮超市赚塑料袋钱的嫌疑。对此,杨纬和所在的限塑项目小组曾向发改委建议,或可学习爱尔兰的税收政策。

    "爱尔兰是世界上限塑*成功的国家。 "杨纬和表示,中国"限塑令"是使得塑料袋有偿使用,要求消费者支付生产成本,而在爱尔兰除了生产成本外,消费者还需要支付环境成本,具有惩罚性。这笔税收被政府收取后,将用于废弃物管理等环保项目,并向公众公开使用账目,获得了广泛支持。

    而在我国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发布的"限塑令"中,第四条明确指出,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似乎难以做到爱尔兰的模式,但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向。 "此外,继续加大对国民的环保宣传教育,也是促进"限塑令"有效执行的关键,杨纬和认为。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