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量减少50%,总产值提高125%,合格率提高10.7%.近年来,广东省质监部门大力整治
2006年,广东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5万多个,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作坊式企业占了70%,主要是生产糕点、凉果等地方特色食品等。这些作坊式食品企业,大部分生产条件落后、工艺水平低、质量控制能力差,主要分散在城乡接合部、村镇、偏远地区,给监管工作带来*大困难。
为促进食品产业健康规范发展,近年来,广东省质监部门把食品质量整治与建设、当前与长远、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减少食品小作坊数量,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
在减少50%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措施中,广东省质监局围绕小作坊的整治,着重加强监管队伍、完善检测体系;着重发挥政府负总责的作用,使一批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受到查处和取缔,全省3.5万多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减少至目前的1.7万多个。
在这个量变过程中,以普查建档、监督抽查、市场准入、巡查企业、回访政府、违法查处6项制度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这6项制度,一方面,该局通过建立行政管理、稽查、协管及专业人员等组成的执法、巡查、审查综合监管队伍,实现动态监管,将监督检验工作向提高有效性方向推进,重点推动强制出厂检验;市场准入工作向严格把关、严格证后监管方向推进,重点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巡查工作向着力发现问题方向推进,重点提高巡查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围绕小作坊的整治,该局重点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整治、打击、规范工作向从严查处食品违法行为方向推进。通过落实6项制度,关停无证照窝点、劝退无法改进加工条件小作坊,小作坊总量逐年下降。
在实现全省食品产业总产值提高125%的变化中,全省质监部门着重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广园区集中监管模式,实现企业重组,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全省食品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464.37亿元提高到去年的3306.54亿元。
在这个量变过程中,广东省质监局清查无证单位,降低小作坊数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鼓励小企业联营、联合、重组、兼并、做大,推广园区集中监管模式,将当地小型传统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在一起,消灭无标生产,加强有效监管。有的地市通过工业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带动,协会行业自律,彻底解决了小型传统食品加工监管难点;有的地市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食品企业结成联盟,形成内部约束机制。目前,全省各地建立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域达25个。
这些措施逐步缩小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大批小作坊企业退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一些小企业被"逼着"走向联营、联合、重组的道路。自2005年以来,中山市质监局与镇政府、商会携手,通过建立腊味《联盟标准》体系,使企业按"联盟标准"统一组织生产,不仅规范了腊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指标,而且推进了腊味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合格率提升10.7%过程中,广东省质监局围绕确保食品
据统计,广东省质监局通过实施重点整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消除了1万多个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不仅使食品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而且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