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不破5,通胀压力就在那里。昨天公布的1月
食品在CPI中的比重虽然被降低,但是依然是CPI的主要构成,对CPI的影响仍然巨大。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价格涨幅为1.0%,是继2010年2月(春节上涨1.2%、11月上涨1.1%近一年来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从环比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0.4%.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蛋价格上涨2.3%,水产品价格上涨3.9%,鲜菜价格上涨14.4%,鲜果价格上涨7.5%.
从全球范围看,物价问题将是未来几年的持续问题。事实上,全球粮食期现货价格大幅上升,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近期屡创新高。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棉花、白糖、小麦等品种的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而中国北方旱情加剧了市场看多做多的热情。
关注非食品涨价
随着今年CPI统计权重的调整,居住类价格占比提高,非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或将成为下一个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在居住类的统计中,以房屋租金为主。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可能使得部分房东转售为租,房租价格上涨明显。所以并不排除这种权数的调整,未来还有拉升CPI的可能。另外一方面,原本计入CPI的非食品价格上涨趋势。交通银行的报告指出,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出现1.9%、2.1%和2.6%的跳涨。*后,1月PPI同比上涨6.6%,增速创出八个月来新高。这表明PPI所反映出的制造业层面成本上涨的压力。
这样一来,尽管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仍在进行,但房价能否调下来谁都没底,而粮食价格却在上涨,同时二、三季度可能面临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因此1月CPI涨幅未过5%并不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的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