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味酸奶,买一箱赠半箱”、“咖啡买大罐送小罐,额外附赠咖啡壶”……年关将至,食品销售进入旺季,各大超市、大卖场和食品商店等人气颇旺,各种“促销酬宾”广告随处可见。然而,不少市民却说,促销商品中有许多
徐汇区一家大卖场里,促销食品不下十种。某品牌大罐装酸奶被两瓶一组捆绑在一起,黄色标签卡上写着“买一送一”,“降价原因”一栏只写着“促销”.不少消费者颇有兴致地进行挑选,有位细心阿婆感到不解:“同样品种的酸奶,为什么有些捆绑销售,有些就不买一送一?”仔细一看才发现,所有“买一送一”的都已临近保质期,*长不超过两天,只有不打折的才是新鲜货色。另一个货柜营业员正在大声推销:“买大罐咖啡可获赠杯子”,再看保质期,发现只剩3个月不到,而这一大罐咖啡很难在此期间被吃完。
“临界食品”大多摆放在货架*前端。记者走访市区6家超市和5家便利店,都发现同样情况。其中,快过期的布丁、熏肉等“冰柜食品”,以及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二的巧克力礼盒、奶粉等商品都“冲在一线”,置于顾客*容易拿取的位置。
一些超市负责人透露,超市食品柜台都有促销员专门负责查日期,一旦发现“临界食品”,就要赶紧想办法促销,如果每批食品都有一部分因过期而卖不出去,超市效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店经理和促销人员都要为此承担责任。对于商家“潜规则”,不少消费者并不知情,选购商品时只挑容易拿到的,只有少数人会挪开眼前的商品,到货架*深处“淘”*新鲜的新品。
其实,“临界食品”管理问题早已有规定可依。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国家《
民建成员滕兴宝建议,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堂堂正正”设立专柜销售“临界食品”.商家应依法经商、规范经营,严格依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集中陈列销售即将到期食品;此外还应加强监管,由工商管理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参与,使“临界食品”专柜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许多消费者表示,欧美许多国家不但设有“临界食品”专柜,还有一些“折扣商店”长年销售保质期邻近的食品,价格非常便宜;而日本一些24小时生鲜超市,每到晚上也会在生鱼片等食品上重新打上标签,同时贴上“温馨提示”,建议消费者尽快食用。消费者们说:“如果价钱便宜、短期内确实需要食用,我们都会倾向于适量买点‘临界食品',明确告知说不定也是一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