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日,国家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规定,
150亿存货难寻出路
广东每年出口量达6000多吨,远超普洱茶的“故乡”云南(2008年出口1889吨,居全国**位。从2006年到2007年,国内出现一波爆炒普洱茶收藏价值的热潮,广东茶商们曾占尽先机。到2007年5月前后,普洱茶泡沫突然破灭,加上金融危机接踵而至,普洱茶行情一直低迷。当时便有业内人士估计,受泡沫破裂拖累,整个珠三角普洱茶“囤货”超过20万吨。通常每一饼普洱茶约375克,20万吨相当于近5亿片,按新茶市价约30元/片算,总值高达150亿元。
广东南方茶叶市场茶叶办公室王万东认为,广东全省普洱茶实际存货量应该大大超过20万吨,因为省内有八大普洱茶市场,在上一轮“炒风”中,几乎任何一个门店都藏有价值不下数十万元的茶叶,恐怕要好几年才能消化。更多的“囤货”则压在为数众多的散户手中。这些散户多为企业主或投资客,看好普洱茶投资的高回报大量购入。
云南产普洱茶悄然涨价
昨天,记者走访广州芳村茶市看到,不少的茶叶档口仍然摆放着多个广东品牌的普洱茶。摊主大多表示,这些茶都是《国标》实施前进的货。对于广东产的普洱茶以后不能称为普洱茶,有摊主表示无所谓,“市场如此之差,《国标》实施不实施影响不大。”
不过,也有普洱茶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由于《国标》的实施,云南的普洱茶企业今后将不会再有省外企业竞争,因此近段时间以来,云南几家**的普洱茶生产厂家都是压货不出,静待涨价。记者在芳村几家大的普洱茶经销店也发现,大益、下关等大品牌云南产普洱茶每件已经悄然升价100元~300元不等。
也有少数资本雄厚的广东茶商踏上新的征程,那就是“到云南去”。《国标》既然无法撼动,那就照着它指引的方向走,这也是企业在市场中挣扎的生存法则。四会市茶苑茶厂负责人曾伙桂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已不愿多谈《国标》的事,他已将企业搬到云南,在电话中表现出面对新挑战时的激动紧张和匆忙。然而,“到云南去”只能是少数资本雄厚厂商的选择,对于更多的中小厂商而言,苦等形势转变成为他们**的选择。
大兴茶厂的陈汝钊说,“今年以来基本上就没生产过一粒茶,自己还有100多吨普洱茶压在手上。暂时还看不到出路,也只能看看再说。”
行业声音
广东企业、经销商、协会联手“喊冤”
令广东茶商感到颇不服气的是,普洱茶的加工技术是广东发明的,并推广到云南等其他地区。据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农艺师郑沐坤介绍,1955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普洱茶后发酵工艺技术,为普洱茶大规模出口创造了技术条件。20年后,云南才将此项技术正式应用在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上。
“云南人的技术都是跟我们学的,如今却利用《国标》和原产地保护实行垄断。”找不到出路的广东四会市大兴茶厂负责人陈汝钊,对此表示出愤愤不平和深深的无奈。
昨天下午,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的刘先生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4家广东的普洱茶厂商及经销商与该协会联手,组织撰写申诉材料,向国家质检总局等主管部门“鸣冤”,同时寻求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国家质检总局收到申诉材料时表示“正在调查”,此后广东方面就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从今年2月起,广东普洱茶出口就几乎限于停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出面协调,结果也不见成效。直到《国标》正式施行,广东的申述仍然没有丝毫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