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不容乐观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粮食问题

百检网 2021-11-15

  全球粮价上涨已牵动国人的心,这不仅关系到普通老百姓饭桌,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农业发展战略。这几年,在农村基层调查中,农民们常告诉我,这年头种什么,什么不赚钱;养什么,什么不赚钱。青壮年人出门打工,实在是因为那块已经生养他们多少辈子的土地,已无法继续养活一家人后的无奈之举。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无法继续承载在其上生养数千年的农民?2007年在美国的农场调查,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农业*容易被资本所抛弃,这是我在美国进行农场调查的一个深刻结论

  2006年刚到美国访问时我想,美国的农民恐怕和中国农民的命运不一样。因为我们脑海中的美国农民有着广袤的土地和大型的机械,他们在政治选举中颇有声音,在社会生活中也颇有地位。但2007年9月我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呈现在眼前的现实改变了我的看法。

  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大型农民合作社——有机山谷(Organic Valley),是美国有机农业的**品牌。在我访问时,农民们告诉我,他们从居民食物消费中,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在1910年,农民可以得到40%的食物美元(食物美元衡量每一个美元的食物消费中,食物价值的流向),上游的农业投入,会占15%,下游的食物加工与营销,会占45%。但到了现在,农民只能得到5%。上游的投入品和下游的食物加工与营销,都已经由少数垄断食品集团操纵。这使得夹在中间的农民就像被一把钳子夹住一样。其结果就是在食物美元中,农民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中国的农民们曾形象地形容他们自己的处境是“两头笑,中间叫”。没想到,美国的农民也是如此。

  美国农民的故事让我了解到,原来不只是中国的农民,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从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付出的庞大食物价值中,得到*其微小的一部分。作为世界现代农业样板的美国,农民的命运也是如此。这样的困惑,促使我不断地在美国的调查研究中,搜集资料,并采访食物体系的研究者、食物消费者、农业生产者以及NGO行动者,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扩展了我对食物体系的认识,渐渐向我揭示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粮食政治与贸易图景。在此基础上,我形成了《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调查报告。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各种新兴产业,农业*容易被资本所抛弃。原因十分明显:短时期内,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都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如其他产业一样,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农业是惟一一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部门。农产品的供给,主要受制于农地规模、气候变化、生产周期等自然条件。农业满足的,又主要是人们的食物需求,而在短时期内,人口数量是既定的,对食物的需求量,自然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农业是*不容易扩张的一个部门。因此,在追逐利润*大化的资本面前,是*容易被忽视的。在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失灵不断在农业部门出现,使得农业投资常常不足。这也是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高补贴的根本原因——他们的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悲剧的根本原因,他们无力弥补这一市场失灵。一方面,他们的政府或者没有认识到农业的基本规律,或者无力支付高补贴;另一方面,他们在面临本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侵袭时,渐渐丧失粮食供给的自主性。因此,农业无利润、农民流离失所、农村凋敝,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必然现象,所以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现象。

  中国也正在经历食品价格上涨的考验。但在小麦、稻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上,相比国际价格似乎还相对稳定。我们暂时的幸运与我们还不够“进步”有关

  相对于这些出现悲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体系,还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在全球粮价上涨的时候,政府有能力调控粮价,能让其保持稳定,由此,也能保持社会稳定。

  可是,中国农业的小部门化、农业产业化、粮食市场化,正在不断地推进之中。此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中国之所以比较幸运,与我们还不够“进步”有关,与农民们普遍还在进行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直接相关。

  但是,我们知道,伴随10多年来农业产业化和粮食市场化的推进,农民为城市居民生产粮食的积*性,甚至消失殆尽。为自己生产粮食的农民群体,也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一轮的“粮食战争”中,中国可能还能暂时保持中立。而在食物帝国下一轮的粮食洗牌过程中,中国没有任何理由乐观。

  粮食价格的长期高企,也意味着粮食的下游产业(食品加工与营销等),甚至包括生物能源成本也会不断提高,这并不符合粮食主要输出国的长期利益,也不符合食物帝国主导者的长期经济利益。所以,未来三五年内,粮食价格必然还有一个下落的过程,在未来这一轮粮价洗牌过程中,中国、印度等国的小农和独立的食物体系,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实际上,中国的主要粮食价格,早已既“踏破了地板”(成本价)、又“捅破了天花板”(国际价),中国的粮食价格调控,这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任何弹性空间。只是自从去年“天花板”价格大幅度上涨后,中国粮价才看起来具有竞争性。正因为这样,当这一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风潮结束后,中国粮食生产体系面临的打击,将是非常严重的。

  如何看待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粮食问题

  世界的各个文明都起源于农业。粮食是维持生存的基本品。由此,各个文明都有一个立足于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和本地化食物消费体系。但伴随资本在农业领域的扩张和全球化的兴起,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食物消费体系,被粮食武器摧毁了。

  粮食武器的作用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粮食援助,一个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粮食援助,使得许多亚非拉国家不需要,也不能够生产粮食。原有的农地,多数转作发达国家需要的咖啡、香蕉、香料等作物的生产。大量的农民,也在这样的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过程中,被赶出土地,流荡在城市的边缘。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可以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由此,又带来了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大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农民,又在市场机制的吸引下,被拽出土地,成为工业化的边缘人群。

  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粮食上,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其食物体系,同样因美国建立在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也被美国等国家替代。在丧失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之后,这些国家更进一步丧失了国家主权,产生了对美国的政治与军事依赖。

  中国也正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当农业产业化、粮食市场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才看到农民种什么,什么不赚钱;养什么,什么不赚钱的故事上演。当农民逐渐走向不为市场种粮食,甚至不为自己种粮食的时候,中国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就开始走向瓦解。同样,中国的本地化食物体系,也正在被替换成产业化、全球化食物体系。由此,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才成为十多年来世人关注的问题。

  短期看,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粮食消费,还是由本国满足的。但是,就驱动因素看,对中国粮食生产者合围包抄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中国也已经在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框架下,绑上了与美国比拼财力,以维持独立粮食生产体系的战车。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中长期就变得不容乐观了。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中,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与政治动荡,与他们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直接相关。因此,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是尽力维系一个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以及促进食品安全的本地化食物体系。

  受本轮粮价上涨打击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力图恢复其粮食生产体系。我们理应采取措施,不必再走“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子,十三亿的中国人,也付不起这样的代价。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项目研究得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aZH015资助)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