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需求逐步增长,肉蛋奶、植物油、瓜果菜等需求快速增加。但是,粮食乃土地密集型产品,过去十年,工业化与城镇化使中国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减至18.2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民离农现象仍在持续,大量过去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现在的农产品消费者,拉动粮食消费总量和商品量的持续增长;粮食也是水资源密集产品,但是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的1/4,且约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农业投入不足,科技贡献率不高,生产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制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任务艰巨。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中国粮食的生产,进而制约粮食的总供给。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安全集中体现在价格上。粮食总供给的减少与总需求的不断增加,不仅影响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而且必然引起粮价的提高。粮价的提高对不同消费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购买能力的差异,并非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如期、如愿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粮食。依照经济学分析,食品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可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食品开支的比重越来越低。高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普遍低于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低收入特殊群体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粮食安全问题集中于低收入特殊群体,也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乃至通货膨胀,对低收入弱势群体是一种变相掠夺。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对粮价上涨的感受肯定不会有低收入弱势群体那样深刻。我们有些饱食终日的学者与官员否认中国存在真正的粮食安全问题,他们强调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可以到国际市场买进国内短缺的粮食。2007年11月10日,重庆家乐福超市让利促销,每桶食用油便宜10元,市民为之争抢踩踏,造成四人死亡,30人受伤。食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给低收入特殊群体产生的压力是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难以想像的。因此,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只是一般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而且涉及社会稳定与人文关怀。
粮食安全不仅是一般的数量问题如生产量、供给量、消费量与价格等,而且还包括粮食质量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数量得到相应满足的同时,越来越关注食品质量问题。目前,一般理解都是把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相区别。粮食指的是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及薯类等杂粮,而食物的内涵要比粮食更为广泛,包括谷物类、块根和块茎作物类、油料作物类、蔬菜和瓜类、糖料作物类、水果和浆果类、家畜和家禽类、水产品类等,即除了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外,还包括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由于基本理解的不同,导致粮食与食物的产业范围不同,以及发展战略和评价指标的差异。但是,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盛行,使得对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区别越来越缺乏积*意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善,粮食以及粮食安全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食物以及食物安全比粮食以及粮食安全更加科学与合理。因此,应当对食物安全给予更高关注,统筹规划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的生产和供给,既要向可耕地要粮食,也要向林地、草地、水面乃至沼泽要食物;既要注重领土的食物利用,也要着眼领海的食物开发;既要立足本国生产,也要适当利用国际市场;既要看到富裕阶层与中产阶级的衣食无忧,更要关注低收入特殊群体的基本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