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成为
与此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食品品种,包括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食品业是除了家电业之外,另一个常常发动价格战的典型代表,由于行业门槛低,企业跟进成风,产品日趋同质化,无理性的促销降价便成为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一到周末或重大节日,在终端*常见的,就是各种林立终端的价格促销了,大买赠、大折价、大甩卖,各家都是变着法子用价格来诱惑消费者。因此,在历经多年的价格战之后,国内许多食品企业的利润本来就象刀锋一样薄了。
我一直以来都是反对食品企业进行简单的价格竞争,道理很简单,因为价格战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有短期的销量提升,却从根本上伤了企业自身的体质,也歪曲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所谓“有促有销,不促不销”,其源头就在于此。如果从行业发展来看,价格战反映的恰恰是大家都处在低级竞争状态的表现,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润日渐微薄之苦,也无法给企业带来长远发展,却导致整个行业形成一个恶性竞争的怪圈。
因此,许多食品企业的市场优势,其实是建立在基于成本较低的比较竞争优势之上的,而不是企业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现在,一旦成本优势不在,价格战将必然难以为继。从这个角度来看,去年以来延续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所带来的形势变化,对整个行业来说就是一场“危机”了―――“危险”和“机遇”的确是同时并存的,食品企业如果能从这种变化中自省,重新回到正确的市场竞争思维上来,则是整个食品行业的幸运。
价格VS价值,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价格,是商品价值表现在货币上的数量;而价值作为商品的一种属性,其大小除取决于生产这件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之外,更在于消费者愿意为拥有它支付多少货币成本。从两者定义看出,价格与价值有着对立且相辅相成的关系:**价格只是停留在产品、战术层面的表象,而价值则是基于战略层面且影响品牌成长至为关键的因素。价值是因,价格是果,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将价值引用到营销层面,是哲学意义的升级,更是突破价格战的有力武器。
着眼于价值提升的营销战略,才是真正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也是企业基于市场基础构建自已*强竞争优势的正确途径。它帮助企业致力于找到消费者认可的价值,实现一种与时俱进适用消费者需求的功能与情感价值的高度融合,是一种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在市场研究中常常可以发现,国外一些品牌非常擅长运用这种方法,而国内企业则普遍对此不够重视。
纵观中国食品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对比,中国企业更注重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所以*易形成盲目跟风、价格之战的撕杀抢夺局面,而国外企业更注重消费者潜在需求的重视与挖掘,所以得到的结果就是拥有众多有强烈创新意识与个性气质的品牌。这就是价值营销认识不同所造成的悬殊结果。几年的价格战下来,市场上不知道有多少垫底的中小企业被惨遭淘汰,而少数幸存的企业也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根,高端市场一直被外资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品牌则只能望“高”兴叹,既不能做大,也未能做强。
价值营销在一部分**企业身上已经得到丰厚回报。如王老吉开创功能性凉茶的价值需求,香飘飘填补结构性需求的空白,畅销广州的“心灵粥铺”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灵慰藉需求,这些都是实现价值营销的溯源所在。企业致力于寻找和开创价值机会,并建立真正的竞争优势,这不但改变企业的命运,也将消费者从理性选择变为感性选择,从而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一些国际品牌正是凭此屹立于竞争红海仍巍然不倒,如麦当劳凭借“我就喜欢”俘虏众多年轻消费群体心智,即使遭遇产品品质、价格等方面不利因素,依然门庭若市;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代表着美国文化与青春、积*向上的品牌文化,更从未陷入价格战中不可自拔。而即使是在国内利润微低的调味品行业,也有“利民”的“魔味食坊”抛弃传统调味酱生产,开发迎合都市白领消费人群的复合调味酱,将世界风情融入产品中,创新产品功能、包装等品质,在调味品界开创高利润、高销量、高美誉度的三高局面,使魔味食坊品牌深入人心。这些方法都让我们离真正的品牌营销更近了。
但愿此次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压力,能让我们的企业将眼光从用熟了的价格战上跳开,而将价值营销作为自己的聚焦视点。对于成长型的企业来说,也许超越对手很难,但区别于对手则很容易,中国食品企业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在成本、价格、技术、服务手段等各方面都已趋同,无法逃离时,不妨另辟蹊径,致力于挖掘当今消费者新的价值需求点,或品类创新、或细分人群、或定位高端------将价值营销进行到底,也许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