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折射我国安全标准缺失

百检网 2021-11-15

 

2005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之多,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当年底,有人在总结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时曾“大胆”预言:2006年也将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年。非常遗憾,当我们回首2006年时,发现此预言已“不幸”言中。

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随口就能说出来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可以数出十多起:福寿螺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陈化粮事件……等等。   

事件频发

此时此刻,人们还没有完全从“红心鸭蛋”风波中解脱出来,新的食品安全事件袭来,人们再次被新的“食品安全恐惧”笼罩住。

1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原因是,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并称这些“陈化粮”均是“东北米”。

食品专家的解释是,“长期储存的陈化粮中的油脂会发生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等物质。储存时间过长的陈化粮,会残留一定量的农药,而且陈化粮会感染黄曲霉菌,继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会致癌。”

“陈化粮事件”在“2006年度食品安全记录册”上,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也可以是分号,因为,食品安全事件还将在2007年继续演绎下去。但人们不希望2007年还是食品安全高发年,至少应该看到政府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来抑制住食品危机蔓延的态势。

监管不力

许多舆论都在质疑: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里,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多少是监管部门事先发现的呢?

答案是: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先由媒体发现后揭露,政府监管部门后续跟进处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疑是老百姓*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但是,过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人搞不清楚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人们不禁发问:中国还有多少不安全食品?我们的职能监管部门到哪里去了?

一位资深食品专家告诉《财经时报》,不是我们没有监管部门,而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太多了。这位专家进一步解释:中国实行的分段监管制,使得在行政监管上出现了空白地带。“这是祸根所在。”

《财经时报》了解到,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共由23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其中由7、8部门来主抓。比如一头猪,饲养用的饲料由农业部主管,屠宰由商务部主管,检验检疫由质检总局和卫生部主管,市场流通部分由工商部门主管。

按专家的说法是:管的部门多,反倒管不好。出了事情,各部门之间又互相推卸责任。难怪这位专家说,在“红心鸭蛋”从饲养户那里到市场上去销售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到位了,也不会出现“红心鸭蛋”上老百姓餐桌的事情。

这位专家建议:必须像日本、美国等国家一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的工作。 

标准缺失

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专业术语,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是近两年才认识并了解的概念。《财经时报》了解到,苏丹红和孔雀石绿都是英国**个查出来的。

专家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在标准方面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中国应尽早建立自己的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这是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基本依据。”

专家解释说,受“惠”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是“谈虎色变”甚至“杯弓蛇影”。消费者往往武断认为,食品里检出某种成份就视为不安全。“其实不然,有些成分要看含量标准,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可以。”

不过我们现在的检测力量得到加强了,检测标准也跟国际标准也越来越接近了,“这是好事。”《财经时报》了解到,食品药品安全即将纳入中国“十一五”专项规划中。该“规划草案”已送报国务院审批,预计明年全国人大审批后即可实施。

专家点评

孙颎:相关法律将加速出台

中国的食品安全多发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无关系。

中国有2亿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因此“非主观性”使用违规饲料和添加剂的“可能性很大”。

在食品的加工上,中国现在有100万个食品企业,其中正规大企业占不到3%,10人以下的不正规食品加工作坊占75%。而监管部门往往“抓大放小”,“小的抓不过来,只好抓大的。”

中国近期出现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检验部门原来的抽查比例是10%,而现在的比例是30%,因此发现出来的问题也相应多起来了。

展望2007年中国的食品安全,政府应该加强专项整治的力度,重点打击不法商贩。而且中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也有待加强。应该做到,要让违法成本远远高于企业的利润。

另外,中国食品监督的相关部门,应该好好考虑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食物的生产链很长,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部门是不可以的。

“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明年全国人大通过后有望实施。准备了2年之久时间的《食品卫生法》,尚处于激烈的讨论论证阶段,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目前还不好预测具体实施的时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