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此前“托市”收购+农民卖涨不卖跌+生物能源项目的巨大吞噬力+期货市场的波动,共同造成了此轮粮油价格异动
全国的食用油市场正迎来一场*迅猛的涨价潮。
粮油价格异动
国内食用油价格一个月内上涨20%。走进超市,人们会发现,5升装鲁花花生菜籽调和油已经涨价到68.8元,自10月以来,这款食用油已经足足涨了13元。海狮5升装豆油也从以前的29元每桶涨到40多元每桶,涨幅近30%。
据介绍,金龙鱼、大满贯、福临门等各大品牌食用油都纷纷上涨,部分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油种甚至还出现了断货。除了橄榄油、米糠油和山茶油等少数几种高档油,这次食用油涨价几乎覆盖了从大豆油到花生油的各个品种和规格。
另有统计显示,11月份以来,北京市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各种品牌5升装的食用油平均批发价每桶上涨了4元至5元。上海粮食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散装四级豆油单月涨幅达17%,创近年来涨幅新高。
与此同时,许多知名品牌食用油的降价促销活动也都终止了,各生产厂家要求暂停近期一切促销活动,静观其变。
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称,此番涨价的原因主要还是近期大豆、菜籽、花生等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造成的。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终端消费品价格涨10%并不为过。某超市工作人员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刺激了生产厂家开始观望,出现惜售而炒作油价。
涨价的不只是食用油,还有其他
粮食调控能否有效?
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因为**意义上的“短缺”,今年国内农产品产量充足,尤其是小麦,已经连续三年丰产。夏收以来,为了保障农民丰收情况下的收益不受损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以“*低收购价”方式大量储备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总共收购了近4200万吨小麦。随着小麦收储入库,流通领域的商品粮大大减少,粮食价格逐步上扬,这就是业内所谓的“小麦托市”工作。
眼下尽管随着国储粮的抛售,小麦的价格已经从上个月的1600~1700元/吨,逐步回落到了目前的1500~1600元/吨,但市场价格能否逐步稳定下来呢?
据悉,前两次抛售国储粮时,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普遍认为价格过高,可是随后市场上又无货收购,面对小麦需求量持续增加,企业不得不在中高价位收购小麦争夺麦源。
据相关企业透露,当前拍卖底价比当时中储粮“托市”每吨收购价要高60元钱,优质小麦如白麦则增加了70元/吨,企业对如此高价放货自然有不满情绪。
但是,企业的不满情绪并不能改变市场供需结构。所以,当国家粮食局在安徽、郑州、河北等地粮油市场,举行今年第四次“*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时,小麦成交了75.5万吨,总成交率近80%,高于前三次。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连续四次抛售国储粮。国家粮油市场信息处处长卜轶彪分析,小麦四次拍卖成交率都比较高,确实反映了比较强的市场需求。
南华证券分析师张凯表示,中国粮食储备总公司的底价定得太高,对当前平抑终端面粉价格影响收效较缓。
也有人认为,目前政府的态度还有“观望”的意思,不轻易出手,原因即在于“花出去的钱很容易打水漂。”
据悉,自1990年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来,国家曾经两次大规模吞吐国储粮,调节市场粮价比。**次是1993下半年,为平抑当时的粮价上涨,国家在两年时间内先后抛售近200亿公斤储备粮,储备粮规模一度降到安全线以下。但是,粮食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却是在1996年粮食总产增加之后。第二次,便是1996年,全国粮食丰收,为保证农民收益,国家大量收粮,特别是专储玉米的收购增量超过了增产幅度,但是主产区价格仍低于定购价。专家分析说,前两次调控,实际上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上海资本市场资深分析师林荣时说,这轮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相关消费品涨价不会因季节原因,或行政粮“回吐”而立即有所转向。
而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消息来看,也有类似的担忧。山东天源粮油集团面粉加工厂的原料主要来自当地农民,天源加工厂办公室杨主任表示,目前原料来源显得比较紧张,除受此前“托市”收购的影响外,农户也普遍卖涨不卖跌。
江苏丰县顺达面粉公司李经理介绍说,每年12月到2月是面粉的销售旺季,但目前市场上的原料供应紧俏,估计后市的小麦价格还会上涨,在前两次国家组织的储备粮竞价拍卖中,公司已经储备了400多万元的小麦,但随即面临资金周转压力。
从种粮变成“种石油”
如果说小麦价格上涨令此前的“托市”收购颇受人訾议,玉米和大豆价格高攀则使得大大小小的生物能源项目备受指责。国家粮食局顾问李思恒对纷纷上马的玉米变乙醇项目表示担忧,“我们的农业还是吃饭农业,我国的玉米产量也是有限的,一下子上这么多乙醇项目能保证原料供应吗?”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在农产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生化能源项目的结果是,直接导致部分陈化粮甚至可食用粮食直接流进加工燃料乙醇的生产线。
此外,据透露,奥地利碧路公司在中国大规模间兴建生物柴油工厂,目前已投资1.2亿欧元的生物柴油工厂,预计在2007年建成,每年可加工油菜籽70万吨,提炼柴油26.5万吨。另外,北京大富投资公司投资1.5亿美元,已经在内蒙古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从事生物柴油的生产,项目将于2007年8月份竣工。据悉,以上两个项目都是用中国油菜籽生产,产品出口到欧盟。
同样看好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还有意大利、瑞典、德国等公司,它们都计划在中国开设生物柴油工厂。业内专家表示,应防止中国沦为世界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国。若外资投资生物柴油,仅把中国当原料供应地,很可能带来原料紧张,不利于中国自身发展生物柴油,缓解能源短缺。而且,中国农民对农产品升值的愿望强烈,但城镇居民却没有更高的承受能力。这一反差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在高位,有相当部分农田会倒向“种石油”,进而导致粮食短缺。
但本刊接触到的专家也普遍担忧,如果农民真的从种粮变成“种石油”,在短期内能提高我国农民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农民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到那时候农产品的价格将受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资本对赌农产品升值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6年8月份至今,国内玉米、小麦等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国际期货价格对国内现货价格影响加大,很多粮油批发商也开始密切关注期货市场了。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一般涨价都和原料产量有关,但今年各种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等收成不错,因此这次涨价中期货市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
一位期货业人士说,这一轮的玉米涨价主要受国际玉米期货价格影响,玉米期货此次十年一度的大涨,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而玉米供求紧张很大一部分是乙醇项目耗掉的。当玉米通过加工可以转化成乙醇汽油时,玉米已经开始具有能源属性,对于玉米的需求突然超过供给,供不应求导致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
目前,美国玉米变乙醇项目已拥有800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而开工率不足40%,世界上*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正面临着玉米供不应求的挑战,导致从今年7月份开始全球玉米价格就不断攀高。
由于玉米供需紧张,全球都在做多玉米期货。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11月17日,阿根廷宣布暂停受理2006~2007年度的粮食、含油作物以及相关子产品的出口申请。阿根廷的决定无疑让已经很高的玉米价格更加坚挺。11月22日芝加哥交易所(CBOT)玉米价格指数达到378.3美分,这是该期货品种十年以来*高点位。
中国是世界玉米第三大出口国,据国内*大的出口商吉粮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近期中国可能没有太多的玉米以供出口,因为担心货源,吉粮集团除了履行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以外,已经暂停新的玉米出口。
国家粮食局有关专家建议,解决玉米需求紧张的办法,一是将燃料酒精的加工减下来,二是提高玉米价格。考虑到前者难以做到,这或许意味着,玉米期货的价格明年、后年还要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