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驱车从世纪大道前往章丘市。离章丘市还有十几公里时,马路两侧就出现了一个接一个向过往车辆兜售大葱的葱农,他们的大葱都是从附近地里直接运来的。解月是枣园镇马芦村的葱农,他今年种了两亩大葱,总共产大葱8000多公斤,比去年多了1500多公斤。由于今年大葱的产量普遍增加,价格也就降下来了。“去年一斤能卖到4毛多钱,今年两毛钱一斤都没人收。”解月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他就和几个邻居到路边来卖葱,每天能卖出二三十捆,每捆5公斤左右,卖两三元钱。
然而,记者来到章丘市绣惠镇种子站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众多的葱农将大葱运到种子站销售,外地的收葱车就在一旁等着,大葱在直接捆扎后基本上都能卖到两元钱一公斤,而经过简单包装后的精品葱则达到了5元钱一公斤。在当地生产大户王先本家里,三四十名“临时工”正忙着帮他整理大葱。王先本今年种了30亩大葱,这些大葱还没出地就已经被预订了一半。王先本说,他种植大葱已经七八年了,以前也曾经为大葱的销售而发过愁;但从前年起,他所种植的大葱从来就没有滞销过。“今年从10月底开始,来自河北、北京、上海等地的不少人就陆续来订购大葱,其中有些老主顾,更多的则是慕名而来。”
同样是章丘葱,为何遭到如此迥异的“待遇”?章丘市蔬菜局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原因。1999年7月“章丘大葱”商标注册成功,从此章丘大葱在国内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当地一些葱农和公司在此基础上又注册了“绣惠”、“万新”、“绿蕾”等商标,并且对大葱品种不断改良,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为了能卖个好价钱,这些葱农还在当地大葱协会的组织下,连续几年参加了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与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大葱销售关系,确保了这些大葱都能找到“婆家”。
章丘市蔬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章丘市绣惠镇、枣园镇、宁家埠镇和龙山街道办事处的许多大葱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他们将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力争在发挥“章丘大葱”这一原产地商标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培养更多葱农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让所有的葱农都走上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