牻刂2017年10月,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已基本明朗,供大于需的形势基本确定。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预测,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30万吨,同比增加310万吨,消费量2570万吨,增加94万吨,期末库存2011万吨,增加60万吨。中国以外地区的产量增加272万吨,明显高于上年度的210万吨,全球期末库存(不含中国)增加256万吨,是上年度的四倍多。 从主要棉花出口国来看,美棉产量增加86万吨,印度产量增加65万吨,巴西增加18万吨,澳大利亚增加近18万吨。在竞争对手供应大增的情况下,美国要想顺利消化自身增加的大量供应绝非易事。从目前看,虽然本年度美棉签约情况同比大幅增加,但近期装运量持续落后,截至10月12日一周的装运量创下年度新低。正常情况下,美棉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幅度相近,而本年度美棉产量增加86万吨,出口仅增加不到10万吨,足见美棉出口难度之大。即使是如此低的增幅,美棉出口要想完成任务也面临挑战。 近一个月来,国内棉价保持相对平稳,国际棉价低位盘整,CNCotton B指数与国际棉花指数(M)的价差始终保持在2000元以上,较前期1000多元的水平明显扩大。10月中旬以来,北半球各主产国天气良好,丰收前景进一步看好,新棉收获全面展开,上周ICE期货逐步下滑至67美分附近。10月下旬以后,随着新棉收获进入高潮,市场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同时,美元指数自9月中旬开始反弹,与同期ICE期货走势保持负相关性,技术图形上美元可能维持偏强走势。因此,从中期看ICE期货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内外棉价差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在2018年进口配额继续受限的情况下,内外棉价差拉大虽然不会对棉花进口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很有可能再次为棉纱进口创造条件,从而抑制刚刚有所起色的国内棉花消费,给国内市场带来潜在的压力。2017年3月份以来,储备棉轮出使国内棉花供应得到保障,国产纱的竞争力明显提高,国内棉花消费和棉纱生产形势向好,棉纱进口较去年明显回落。3月份以来的进口量基本维持在15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内外价差受国际市场新旧年度交替的影响明显扩大,当月的棉纱进口量也出现增加。
和以往不同的是,虽然2016/17年度棉花价格涨幅很有限,但仍然在与玉米、大豆等作物竞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2017年春播前,ICE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半年左右,涨幅15%,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其他作物大的涨幅也在10-20%,但竞争作物的价格比一年前却下了一个台阶,这使棉花以并不很高的价格(区区70多美分)就轻松实现了面积的大幅增长,这一点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在棉花大丰收的背景之下,棉花面积能否保持在今年的水平是个很大的疑问,这对中期棉价走势有着重要意义,明年是否会重现这一幕值得关注。 就目前来看,玉米和大豆的库存都将创下历史新高,对棉花的威胁不会很大,但本年度棉花出口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美棉出口任重道远。美国和印度新棉大量收获之后,其对基本面的负面影响要比以往更持续的时间更长。今年全球棉花不仅高产而且高质,加上明年初开始的新一轮储备棉轮出,可能使高等级棉的供应得到更为充足的保证。基于这个判断,棉价在新年开始后趋于上涨这个常见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或者延迟出现。 此外,近两个年度,印度国内供需和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格外突出。2015/16年度后半程,印度棉花出口超卖引发印度和国际棉价大涨。2016/17年度,印度废钞政策导致印度新棉上市推迟和出口受阻,为美棉出口创造了**的条件。在中国持续轮出储备棉稳定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印度政策和供需却在“兴风作浪”,既支撑了国际棉价,也助了中国纺织企业一臂之力。本年度,面对棉花大丰收,印度的*低价收购要比前两年更值得关注。话音未落,在丰产预期和业界呼声的影响下,印度古吉拉特邦政府将本年度MSP从大约72美分上调至约76美分,ICE期货当日一柱擎天。继前两个年度之后,印度再次扮演了棉价“救市主”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