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百检网 2021-12-07

犞泄的纺织业历史十分悠久,手工业曾经达到辉煌的水平,但是机器纺织工业起步于19世纪70年代,与世界**次产业革命的源头英国相比,晚了一个世纪。动力机器在纺织业的使用,使得过去一家一户或者手工小作坊的分散形式逐步演变成集中式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形式,人力的作用从主要作为原动力转向主要用于看管机器和搬运原料和产品,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生产力的飞跃,从而逐步发展为近现代的纺织工业。
当时由于生丝贸易的需要,东南沿海城市出现机器缫丝工厂。继而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官员和主张实业救国的工商人士纷纷创办纺织厂。后来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华设厂的热潮。在这一纺织工业的初创时期,一些在各个行业*早创办的企业,在我国纺织工业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先驱者为日后纺织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切怀念。

152 0173 3840年
*早的缫丝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丝绸出口1863年为2736吨,往后稳步上升。1887年起取代茶叶,成为中国*大的出口商品,约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3。在出口的刺激下,一些外国投资者有意在中国进行开办动力机器纺织厂的尝试。他们先从缫丝等初级加工入手,以生产出的质量较好的机缫生丝替代收购手工缫制土丝,并运回本国使用。如怡和洋行于1861年在上海创办缫丝局,但是很快就停业或迁往国外。
中国人自己开办动力机器纺织厂始于152 0173 3840年。越南归侨陈启沅在家乡广东南海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成为中国近代**家中国人投资的使用了机器动力的缫丝厂。继昌隆所采用的缫丝设备很有特点,都是仿法国式缫丝机(共捻式)。一开始从采用新型锅炉入手,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蒸汽锅炉,把蒸汽通到水盆里煮茧,但是不用蒸汽作动力,缫丝仍用足踏驱动,但是做了很大改进。后来才逐步采用蒸汽驱动的动力缫丝机。蒸汽缫丝和改良丝车比原来的手工缫丝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厂丝售价又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所以继昌隆缫丝厂开工后便获重利,生产的厂丝十分受欢迎,逐步打开市场。此后机器缫丝厂日渐增多,国产的厂丝也可以出口,并且逐步替代手工缫制的土丝。
广东相继开办了10家缫丝厂,有400多台丝车。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创办公和永丝厂,丝车100台,是上海*早的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江苏、浙江两地相继有丝厂出现。此后,丝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在各地设立,缫丝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纺织业*早实现动力机器生产的行业,也是整个近代中国工业中发展速度突出的行业之一。
动力缫丝机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机械维修与制造行业的发展。1882年成立的上海永昌机器厂是*早仿制缫丝机的工厂,制造的缫丝机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高年产量近千台。永昌也成为中国*早的纺织机械工厂。
这一时期,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所开办的动力机器纺织厂,或者规模很小,或者存在时间很短,对于纺织工业的发展来说,只能算是孕育时期。但是这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产业的创建和发展积累了经验。

1880年
*早的毛纺厂:甘肃织呢局

鸦片战争之后经过30多年的孕育,中国开始引进西欧国家的纺织技术装备,仿照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方式兴办近代的纺织工厂。**这样做的是清朝的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官员。1880年投产的甘肃织呢局是典型代表,既是中国*早的毛纺织工厂,也是整个近代中国纺织工业*早的工厂。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是一代名将,曾经指挥过收复新疆的**战役。他为了改变新式军服仰赖进口呢料的局面,并且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于是从1876年起就筹划在兰州创办甘肃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甘肃是自己管辖的省份,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即便长途运输也要克服困难。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粗纺锭880枚、毛织机20台、染整机全套及制肥皂等其它设备。这些设备装箱1200余件,于1879年2月从上海装船,运到汉口,然后用民船逆汉水、丹江运至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背运至兰州。运输途中,有些笨重机器须拆开,遇到狭窄山路,还要凿山开路。1879年10月,先头机器开始到达兰州,直至1880年5月才全部运齐。这样长途辗转搬运工业设备,在中国是**次。
织呢局机器运到后经过半年安装试车,于1880年9月1 6日(光绪六年八月十二日)正式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的原料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40人每天只能拣出2斤,100斤羊毛只有10斤可织上等呢,余下的只能织成粗呢毛毯,人力、物力浪费很大;其次,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另外,工厂管理也存在问题,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纵在德国人手中,工人很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1881年2月,每天产呢8匹(每匹长50尺,宽5尺),合160码左右。后略有增加,但日产不过10匹。截至1882年8月的两年中,织呢局共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而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因此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后来复工后改名为兰州织呢厂。
19世纪后半叶,由于当时中国的服饰习惯,呢绒市场并没有全面打开,毛纺织品的进口大部分属于粗纺产品,主要供新军服装,以及供上层人士制做西式服装用。甘肃织呢局之后,还有上海的日晖织呢商厂,北京清河溥利呢革公司和湖北毡呢局3家粗纺厂和若干小厂,但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一些驼绒、毛织、毛毯等小厂也时起时落。总的来说,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毛纺织业在初创时期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1889年
*早的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近代棉纺织业的起步虽然晚于缫丝业和毛纺织业,但是一经出现,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干。其原因是棉纺织品作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市场*为广大。机器棉纺织业之所以起步较晚,主要是当时清政府对棉纺织业的国外投资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华商也有抵制,英国和美国商人多次想在上海开办纱厂都没有成功。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曾创办江南制造局等多家企业。1878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李鸿章决定在上海筹创机器织布局,筹集股银50万两,其中有部分民间资本,因此企业具有一定的“商办”性质。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了十年专利,规定“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后又停止华商附股。但是因种种原因,筹建拖延了十几年,终于1889年12月28日(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开始投产,1890年全面投产,成为中国*早的近代棉纺织厂。厂址在上海杨树浦,占地300亩。厂房为长168米、宽24.4米的三层楼房,但至1891年尚未全部完工。包括轧花、纺纱、织布的全套设备从美国及英国进口,共有纱锭3.5万锭,织机530台,工人约4000名。
织布局开工后,营业很好,纺纱利润尤其好。据海关资料,运出上海的布匹,1891年为2.2万匹,1892年为9.6万匹,1893年为7.7万匹。相关资料记载,织布局每月获利1.2万两,“利息在三分以外”,即超过30%。这样高昂的利润,与李鸿章以上海织布局的专利为由,限制外商和华商另外设厂有关。但是对于企业自身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后来织布局决定大规模扩充纺纱,李鸿章致电出使英国大臣再行购置纺机,并要速办。然而新纺机订购尚未办妥,织布局于1893年10月1 9日因清花间失火,波及全厂。起火时,厂方及上海官府一再要求租界当局派消防水龙驰救,外国人却坐视不理。结果除一所宿舍外,全厂房屋、设备、货物几乎焚烧殆尽,损失在70万两以上。之后,李鸿章与盛宣怀宣布成立新公司,名为华盛纺织总厂,1894年开工,有纱锭6.5万锭,织机750台。
此后上海逐渐有了**批华商经办的近代棉纺厂,拥有纱锭10万余枚,占当时全国华商纱锭总数的76%。早期的棉纺织厂,除了上海机器织布局,还有华新纺织新局,湖北织布局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焚毁后重建的华盛纺织总厂和裕源纱厂、裕晋纱厂、大纯纱厂等。
与棉纺织密切相关的动力机器轧棉业也初步成型。*早的轧花厂是直隶候补道严信厚创办的宁波通久源轧棉厂,成立于1887年,投资白银5万两,引进日本机器,雇用日本技师,投产早于上海织布局。由于市场较好,获利丰厚,后来有所扩充。上海在1891年前后相继成立棉利公司、源记公司、礼和永等轧花厂。仅上海、宁波两地,在1895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名左右。动力机器轧花业初步形成

1896年
*早的针织厂:上海云章袜衫厂

针织行业是比较新兴的纺织行业,初起时分为内衣、袜子和服用品。内衣以汗衫、背心、棉毛衫裤为主;服用品包括纱线衫和手套等。1850年,广州归国华侨从国外带回德国制家庭式手摇袜机,成为针织机械传入中国的开端。而中国工厂引进国外针织机器设备始于19世纪末期,*早的针织厂是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成立的上海云章袜衫厂。
云章袜衫厂由杭州商人吴季英创办于上海熙华德路3123号(现西安路78号),资本为白银5万两。主要设备有德国、英国制造的袜机和吊机,生产汗衫和袜子,聘请德国人主持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事务。1902年吴季英病故,吴氏子侄邀请姻亲徐润参与合作经营,陆续投资,扩展地基,改造厂房,增加设备。当年改名为景纶衫袜厂,以产内衣为主。1908年生产的汗衫开始出口南洋,是很早出口的国产针织品。1910年,景纶厂的汗衫在全国**届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奖。
这一时期袜业发展很快,上海锦兴袜厂**引进电力针织袜机。1907年成立的广州广华兴织造总公司,1912年北京开设华兴织衣公司等生产西式针织内衣。

1904年
*早的麻纺厂:武汉制麻局

*早的近代麻纺织业始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制麻局。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多家工业企业,涉及纺织工业的有湖北纺织四局,即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1896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因四川、湖北所产苎麻质量属上等,就地加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接受下属的建议,于1897年筹办制麻局,是纺织四局中*后创办的。
张之洞向德商瑞记洋行订购脱胶、纺纱、机织整套设备,连同运输、保险等费用,共1.4万英镑,约合银10万余两。制麻局设在武昌平湖门外,1904年(光绪三十年)开工,分为**工厂和第二工厂,职工400余人,专制麻袋等产品,主要供汉口市场。当时**工厂有纺细麻机66台,麻织机100台,大体以纺织苎麻为主;第二工厂有麻袋织机25台,麻织机63台,以纺织黄麻为主。一开始纺织细麻织品,如夏布、闪花皱之类,因成本高而滞销,亏损严重。后来制麻局出租改为民营,改织粗麻袋、麻布、帆布,每年才有了盈利。而企业在筹建及生产过程中,多次借债,负担沉重。另外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严重的垄断性,企业衙门化,冗员冗费过多,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生产难以为继。
制麻局一度聘请了日本技师,生产原料采用日本进口的脱胶麻纤维,织造多种麻布。辛亥革命后日本技师回国,原料进口也随之断绝,于是改织棉布,实际上成了棉织厂。
麻纤维是我国*古老的纺织纤维原料之一,麻纺织的历史甚至比丝绸更为悠久。后来棉花普及,替代麻类成为大宗服装的原料,麻纤维的使用逐步减少,机器麻纺织工业也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麻织物所具备的特殊性能,一直在生产,历久不衰。

1912年
*早的染纱厂:上海启明丝光染厂

在我国早期的染整业中,*先使用动力机器的是丝光染纱业。20世纪初,丝光纱线的市场几乎被日货垄断。1912年,从日本学习染织专业归国的诸文绮在上海创办启明丝光染厂。他一直专注于纺织机械设计和制造,制成棉线丝光机并试染丝光线获得成功。将这一成果用于启明厂,专染各色纱线,成为中国新法染纱线的开始,也打破了日本的垄断。该厂产品除供应江浙市场外,还远销华南、华北各地。在此期间,他不断进行试验,提高产品质量。1914年,申请获批双童牌注册商标,生产各种丝光线。双童牌丝光线产品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特等奖。该厂1916年兼并大立布厂,改名为启明染织厂,设立染、织两部,生产花色丝光线府绸、线呢、被单、毛巾被、浴巾、台布、围巾等。
1913年,王启宇等人合资2万两,在上海成立了达丰染织厂,规模较大,一开始生产丝光染色纱而盈利,后来扩充资本办新厂,1919年开始购买坯布进行棉布机器染色业务。而*早采用机器漂染棉布的是济南的东元盛漂染厂,1918年改用机器染布。达丰染织厂后来又增设了印花车间,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全能印染厂。
我国动力染整业起步较晚,是因为机器染整工艺复杂,设备昂贵,资金积累和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近代纺织工业中,棉纺织与棉印染形成了较手工业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积*带动了棉印染业的起步和发展。(吴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baijiantest.com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