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纺机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纺机企业在推动适合市场需求的装备技术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提效降本,到绿色环保以及智能化,企业的技术创新都很落地。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尽管市场大环境不尽如人意,但纺机行业总体表现平稳。一方面,纺机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海外市场被国内纺机企业给予很大关注,国产纺机设备“走出去”的步伐加快。2017年,纺机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与发展环境如何?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点应是什么?《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 王树田认为,2017年仍将是比较困难的一年。针对中国纺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将从推进技术进步,完善行业制度建设,推动代表中国纺机形象的产品走出去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引导行业企业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 有效把握市场机会 记者: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纺织机械行业运行情况如何? 王树田:2016年,鉴于总体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仍低于行业预期,纺机行业总体市场表现平稳,依靠创新有效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 从中国纺机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纺机行业前三季度的进出口均呈现下降态势,进口降幅高于出口,预计全年进出口也将呈现下降状态。国际市场总体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南亚与东南亚国家仍是国产装备出口的主要市场。 近几年,国内纺机企业的国际化能力不断加强,除了国家政策方便人们走出去以外,企业新一代接班人较强的海外拓展市场能力,也使中国纺机设备“走出去”的速度加快,过去两年的出口表现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总体来看,国产装备出口情况乐观,但若对产品结构与国外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某些领域,国产设备与国外产品存在明显差距,而其中关键仍旧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国外,设备出现问题,企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解决,然而对于日趋连续化的生产方式,用户企业决不允许频繁停工或维修时间太长。比如,印度目前的主流产品是20S~40S的纯棉纱线,企业大规模的生产,要求设备高效连续运转,这必然会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要求。 仍以印度为例,作为中国纺机产品*大的出口市场,该国近两年在针织和织造方面也在快速发展,然而我们发现,他们对于日本和欧洲的织机认可度更高。在同国际同行沟通时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纺机产品在印度市场的销售量2016年首次超过了中国市场。 另外,我们在走访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时发现,他们进口的大量设备并非国内一线品牌,有些甚至是不知名的企业产品。事实上,这些鱼龙混杂的国产机械直接影响到了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认识和对中国纺机设备的总体印象。国内的优势企业应该努力加大在海外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虽然海外市场被国内纺机企业给予了很大关注,但是中国仍旧是国产装备的主战场。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目前,尽管行业规模相对稳定,但产品结构与生产方式正面临深度转型。我们的设备技术含量大幅提高,这也正是行业健康发展所依赖的。 企业技术创新更落地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2016年中国纺机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树田:这两年,特别是今年,服务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纺机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纺机企业在推动适合市场需求的装备技术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提效降本,到绿色环保以及智能化,企业的技术创新都很落地。 在提高效率方面,纺机企业围绕各自的产品特点积*行动。从提高单位生产效率的单机改造,到致力于连续化生产的成套装备技术创新,依托当前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资源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装备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表现突出。 降低纺织行业生产成本也已成为纺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比较明显的案例是自动落纱功能的细纱机长车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不仅减少了纺织企业用工,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终产品综合成本降低了很多。此外,依托自动落纱小车等产品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老设备,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纺企的相关需求。 从国家政策约束到行业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些年纺机企业也已经将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比如,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数码印花,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为印染企业的环保生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样,在纺纱、织造等工艺环节,也有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不断推出。比如,为了环保以及多元化产品生产,行业企业越发关注“色纺”,染色有向前端工艺推进的趋势,包括化纤领域的色丝工艺,不仅减少了后道加工流程的环保压力,也使加工流程变得越来越简单。 个性化、差别化生产,是目前纺织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设备企业也在为此而努力。从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就能看出,设备企业在差异化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卓郎推出的单锭控制的气流纺设备,对于满足纺企小批量、灵活高效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丝普兰、湖州现代等织机企业在鞋面织物上的技术创新,则为下游提供了更多选择。企业在努力做别人不能做和没有的产品,机器之间的差异越来愈大。希望更多纺机企业能够在产品创新中多与下游企业沟通,让技术创新稳妥地落地。 另外,中国纺机企业和企业家变得更加成熟了。从技术创新上也好,市场战略布局也罢,大家都能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们更加理性,能够从长远去考虑问题,而非停留在“卖设备”的层面上,他们已经可以潜心去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次展会,知识产权投诉较上届下降了很多,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企业的变化。此外,很多企业都将“做百年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绝非口号性说辞,而是切实表现在了他们对未来接班人的要求上,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和安排上。对于平均发展历程不到20年的中国企业而言,能有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值得赞扬。 提高可靠性依然不容忽视 记者:2017年,纺机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与发展环境如何?您认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点应是什么? 王树田:我认为,2017年仍将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从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入。会议提出,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纺机企业的一些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但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依然是发展的重点。现在国产纺织机械的可靠性已经提高了很多,但仍然存在着差距。目前,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更多纺机产品销往国外,产品的可靠性有了新的内涵:要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能做高端产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其市场空间也有限,所以对大多数纺机企业来说,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着力于解决痼疾,提高国产纺机的整体水平,让国内外用户用得放心。 智能制造是纺机设备发展的一个目标,其实现要有过程,关键是投入产出比要合理。另外,实现智能制造需要一些基础,包括各生产工艺环节的数据积累,设备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很重要。用户在工艺流程环节采集积累数据,然后在分析数据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比较现实的路径,但这需要纺机企业在目标和思路上做出调整。 记者:从此前的经营会上,我们了解到纺机协会将在2017年组织参观、参加一些国际化展会,帮助中国纺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有关安排并谈谈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树田: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确定今年的工作思路:**是继续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根据相关产业政策为纺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打造产业链,抵制不正当竞争。目前,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受工信部和发改委委托,正在制定《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实现目标和路径》和《纺织工业的智能制造》规划,将细化到各个领域的产品。针对智能制造,还将组织制定相关标准,确定试点示范项目等,这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是完善行业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协会这两年进行了自身的组织结构调整,将业务部门重新划分,根据工艺分工为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印染机械、针织机械、化纤与产业用机械等5个产业部,并陆续成立了针织分会、织造分会和纺纱分会等。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创新和市场拓展,让行业企业自己来做行业的事情,真正参与到行业的发展中来。借助这些分会,同类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各个领域的问题,交流经验。另外,我们还准备设立法律办公室,让业内一些大企业参与进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此外,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库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准备建设公共技术、公共数据的数据库,来服务行业发展。 第三就是推动代表中国纺机形象的产品走出去,推进纺机企业全球布局。为了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协会将组织企业参加2017年在印尼举办的INDOINTERTEX展会,在泰国举办的GFT2017国际纺机展以及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举办的ITMACH2017国际纺机展。今年我们特别是加强了与印度ITMACH2017国际纺机展主办方的合作,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组织国内纺机企业统一参展,将突出展示中国纺机企业的整体形象。 (中国纺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