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单取消令供应商措手不及
短期内出现大量外贸客户撤单,给今年外贸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江浙纺织发达地区,企业遇到被撤单的情况十分普遍。
从事染化料行业20多年的张家港保税区名图化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峰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近一周来,海外订单撤单的情况尤其以德国、法国、美国客户*为严重。在浙江绍兴柯桥一带,很多染厂因此受到影响,约有70%~80%的企业都遇到撤单情况。之前还准备按时交货补回损失的印染企业,刚采购来的坯布还堆在车间,现在接到撤单通知后生产也只能处于暂停状态。相应的染化料市场需求也随之大幅下降。
“现在*大的困难不是资金流或其他问题,而是订单取消。有的企业坯布刚到染厂,印染就叫停了。当地有不少企业生产化纤、法兰绒类产品,产品的季节性很强,小企业有的是租厂房生产,现在错过当季订单不仅是一单生意的问题,而是等于错过了一个季节。”张维峰这样解释道。
除了撤单带来的生产环节被紧急叫停,已完成的订单也存在无法出运和目的地港口不接收货物的风险,企业出口风险陡然上升。
江苏常州东奥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为Levi’s品牌生产牛仔类休闲服装的企业,产品出口到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的品牌店,工厂有19条生产线,152 0173 3840多位工人,仅水洗厂就有340位员工,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上下游生产供应链。春节后,企业复工以来开工正常。据《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东奥近期也遇到撤单的情况。例如,美国客户已经明确要求,如果现有订单能在4月2日前赶制完成出货装船,还可以接收,过了期限港口无法接收。因此,企业正在加班加点赶生产,基本能达到赶在*后期限前出货。
江苏泰州维娜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时装出口企业,年出口规模约达3000万件。近期接连两个出口订单被客户取消。
无锡新百通服装有限公司遭遇订单被取消后,因缺少订单,干脆决定给员工放两个月假。“一些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沟通情况是:如果坯布已经裁剪上线了,这批做出来的成品可以继续交货,但是价格会打折扣,需要与客户再谈;如果企业接单后还没有安排坯布上线裁剪,那么这部分订单客户就不再要了。”有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海外疫情蔓延拉长产销影响期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前两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8.3亿美元,同比下降20%,降幅高出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下降17.2%这一平均水平。纺织品服装生产供应链较长,加之已形成全球化布局特点,使纺织业相比其他制造业受到更大冲击,形势更为严峻。
终端品牌订单突然取消,叠加近期原油、棉花等上游原料端价格的突然暴跌,使还处在流通环节的产品以及以原有相对高价购进、还未加工的原料,成为纺织生产厂的库存,形成较大亏损。这让外贸企业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
在近日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上海希为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国纺织业的“危机”与“出路”》网络研讨会上,敦和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李子杰分析认为,当前,从国际看,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才刚刚开始,持续时间尚难预期,零售业面临着比较大的损失。二季度,国外会大概率重复我国一季度的情况,市场短期需求会有断崖式下滑。
敦和产业分析认为,从国内看,市场受影响的时间主要是2~3月,主要影响有3点:一是春装销售的窗口期大幅缩短,基本不会存在追单的情况,春季服装积压已成定局。二是夏季服装的订单需要观察,由于资金流的问题,很难出现爆发式的订单增长。三是疫情对消费的压力会慢慢体现出来。但是,当前海外疫情发酵,使我国3~6月的出口生产也会受到影响。有部分海外的夏季订单面临临时取消的可能,由此对生产端带来的影响很大。此外,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幅度决定了海外秋装订单的状况。
“撤单潮”波及全球供应链
另据记者了解,在全球纺织供应链中,遭遇外贸订单撤单的不止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主要供应国之一的孟加拉国,也在上演着同样的剧情。有媒体报道称,在过去一周,孟加拉国成衣行业正面临灾难的边缘。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BGMEA)主席鲁巴纳·胡克(Rubana Huq)说,孟加拉国490家工厂已经收到价值15亿美元成衣出口订单的取消通知。她呼吁零售商不应取消已确认的订单,在7月前继续接受订单,之后企业会逐步调整库存。“因为我们需要给工人们发放工资,我们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不能让410万工人挨饿。品牌商在上个月和我们还是合作伙伴,如今已形同陌路。”胡克表示。
由于不少品牌春夏款基本已压在手里,有些可能会延至秋季上市销售以减少损失,这会直接减少对秋季供货的需求。有分析认为,由于国情不同、文化差异,欧美国家疫情控制形势还很难判断,对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和供应商来说,订单减少的状况或将持续下去。
市场供需形势受疫情影响趋于恶化,形成了短期的供需错配。纺织品服装行业与国际市场关系十分密切,由此来看,纺织行业短期内将比较艰难。
“今年将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如何顽强努力地活下来才是眼下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很多出口企业都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