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浙等地棉纱贸易商反馈,近一周多来进口棉纱内盘、外盘报价延续弱势下滑,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普梳纱/OE纱的回落空间稍大于高配精梳纱(FOB、CNF价格),特别是“物不美,价不廉”的印度保税纱、期货纱询价、签约、出货情况尤其不理想。
一些棉纱进口企业、中间商近期“腹背受敌”、压力不断上升,一方面随ICE主力合约跌破58美分/磅,越南、印巴等国棉纱CNF报价(或FOB)阴跌不止,12/1月签约的高价合同成“烫手的山芋”;另一方面因郑棉跌破1152 0173 3840,再加上下游纺服企业复工、复产进度相对缓慢(进口棉纱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沿海地区小中织造企业),国内棉纱报涨仅“昙花一现”,3月份以来开启小幅“跳水”模式。截至目前,OE纱下调200-300元/吨;环锭纱普梳、精梳纱出厂价回落300-500元/吨)。
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几家布厂及贸易商表示,多方面因素导致近一个月来进口棉纱合同违约有较为明显的上升,采购方部分取消合同、延期装运甚至直接毁约的现象为主。
一是ICE、郑棉大幅下挫,当前国外纱厂棉纱报价大幅低于签约价格,买卖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违约快速增长;
二是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大爆发,运输、贸易、交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棉纱生产、装运、交货也有延迟,部分“等米下锅”的布厂或中间商被迫违约或延期20-30天装运;
三是中小织造、服装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大幅低于预期;再加上各轻纺市场仍处于半停业状态,进口纱需求因疫情、因原油价格暴跌而不确定性明显提高;
四是随美联储降息+QE,人民币贬值概率大(3月1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破7”),进口棉纱成本上升,贸易商、布厂有点“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