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掀化工产业整治风,企业何去何从?

百检网 2021-12-07

肇始于盐城响水“3·21”爆炸事故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酵,继多个省份迅疾启动了大规模的紧急排查行动后,4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对《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数量不超过1000家;同时对全省50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减至20个左右。4月4日,盐城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将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彻底淘汰整治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的小化工,进一步抬高化工园区和企业整治标准,支持各地建设“无化区”。这两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被一致解读为化工产业布局和结构大调整的导火索;在化工行业则瞬间引起轩然大波,谓之群雄激愤,也一点不为过。对近年来被安全环保严峻形势倒逼而出且步步升级的沿海化工整治提升行动,直抵问题本质的正确解读该是什么?其后续的影响和演进又可能是什么样子?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跟踪研究。


现状与溯源:一场与发展阶段脱节的风暴



自2012年以来,国内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沿海化工大省市迫于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相继开展了一轮接一轮的化工产业整治提升行动,并呈步步升级的态势,尤其是长期居全国化工**、第二位置的山东省和江苏省,政策干预调控的力度既历史**,也*有可能未来**。另外,自2017年始,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渐入高潮,沿江化工产业的整治提升也骤然升级。


沿海与沿江,一直是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大本营,这一格局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鼎立,前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漫长演进过程。但随着近些年化工产业集中区安全环保问题的集中爆发,现实形势已经动摇了百年中国化工产业既有的格局和根基。


围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进区入园、全领域监管四个重点,中国化工**省山东自2017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一年时间内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下一步,山东省还将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关闭20%以上的企业,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5000家以内,实现化工企业的减量提升。


在化工园区治理方面,山东全省原有各类化工园区(聚集区)200多处,呈市市有园区甚至县县有园区的高度分散布局。去年开始,山东省开展了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截至目前经过三轮认定,已经审批认定66家园区。山东省明确,*终将通过整顿,仅认定保留不超过85个化工园区,包括75家综合性园区和10家专业性园区。对于没有重新认定为园区的老园区,以及不能被认定为园区的聚集区,不得新上、扩建或新增化工产能项目,也即仅保留生存权,基本关闭继续发展的大门。


中国化工第二省江苏近年来的化工整治提升行动同样动作很大,数千家沿长江、环太湖中小化工企业已经被清理掉,但随着盐城响水“3·21”爆炸事故的发生,整治行动进一步骤然升级。《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是通过深入开展全省化工行业整治,调整优化行业规划布局,大幅压减沿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环境敏感区域、城镇人口密集区、化工园区外、规模以下等化工生产企业,着力破解“重化围江”“低散乱污危”等突出问题。到2020年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000家。


同时减少化工园区数量,推动化工园区整治改造提升,加快建设高水平化工园区。对全省50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减至20个左右。严格化工行业准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投资额不低于10亿元,禁止新建扩建农药、医药、染料的中间体化工项目,不再新增化学农药生产企业。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落后工艺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淘汰、禁止目录范围。


浙江省自2012年就开展了为期3年的全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整治化工“低小散”问题。2018年,浙江省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全面治理“散乱污”企业,并以100个重点工业园区为抓手,推进各类工业园区治理。由于起步早、力度大,成效也*为突出,目前化工大省浙江的化工安全环保形势已大为缓解改善。


天津市因2015年“8?12”爆炸事故也大幅升级了化工产业治理和布局规划,已明确将全市散乱布局的化工产业向南港工业局聚集,实现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目标。


这一场躁动的沿海化工产业联动大整治,有着怎样的背景和逻辑,又将把中国化工产业带向何方?我们研究团队经过分析后认为,这是一场与发展阶段脱节的**风暴,来得不早也不晚,正是时候。


我们以江苏省为例做了样本分析,下图为2010年以来江苏省人均GDP(以美元计)的变化情况。


江苏省2010年以来人均GDP变化




可以看出,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早在2012年人均GDP就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在2013年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阶段。2018年江苏全省人均GDP达到1.74万美元,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发展阶段的重大跨越。


众所周知,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产业形态和层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搞农业生产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毫无例外、别无选择是种粮食;到了发展的中期,会有一部分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粮食生产也会加快产业升级;到了发展的后期,会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形态大量出现,基础农业的面貌也会有巨大变化。发展阶段与产业形态是互为映射的,错配或者脱节往往都会爆发严重的问题。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其农业不太可能是粗放的、低层次的种植农业,而应该是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一片有机生态的大庄园里,不可能再间种粪水猛肥的初级种植农业;一个精致的百花园里,绝不允许有杂草丛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而江苏的化工产业,问题就出在了与发展阶段的脱节上。作为一个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体,江苏省的化工产业却是一个横跨30年不同发展阶段的混合复杂形态——既存在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产业,也存在初级形态的中低端化工产业,而且规模还不小。除了产业形态混杂,在产业分布上也呈高度分散,呈每个市甚至每个县都有化工的状况,致使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那么,按照江苏的发展阶段,对应的化工产业形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江苏省化工产业当前应该追求和倡导的又是什么样的形态呢?很显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应该有与其对应匹配的化工产业体系和层次,江苏省的化工产业自然应与中东欧及沙特阿拉伯、阿曼等中东国家的化工产业相当。捷克、爱沙尼亚、希腊、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和沙特、阿曼等中东产油国的人均GDP从1.5万美元到2.5万美元不等,与江苏省基本处于同一发展层级。但与他们相比,江苏省化工产业与发展阶段的脱节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差距有两点:其一,论中高端化工产业,江苏省与上述地区基本同水平、同步调,但同时江苏省还有数量很大的中低端产业,这是上述地区所没有的;其二,江苏省的化工产业分布很分散,而中东欧、中东地区的化工产业基本都呈大企业主导、园区化布局的态势,差异显而易见。


通过对比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提出的大幅压减小化工企业和“散乱污危”企业,还是盐城市探索建设“无化区”,从目标导向来看其实并无不妥,江苏确实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中高端产业和大企业理应占**主导地位,也并不需要每个市、每个县都有化工产业。但是从发展过程来看,江苏其实早在十年前就该有意识地推进化工产业调整升级工作,问题累积到现在迫于严峻形势才仓促出手,并试图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就确实容易给人急躁冒进的印象,这也是化工业界对新政民意沸腾的根本原因。


这同时也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产业管理和规划是需要有前瞻眼光的,与现实发展之间需要有5~10年的超前布局**,否则很容易陷入错失良机或者骑虎难下的尴尬。早在约10年前,江苏省就该对标中东欧和中东产油国,制定并切实落实自己的化工产业调整升级行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此时此刻的江苏省,又该对标一个什么样新的目标,制定并切实落实自己新的化工产业调整升级行动呢?


这个新的目标,我们研究团队认为*合适的应该是韩国。韩国同为东亚经济体,同时也是化工强国,与江苏省的发展阶段存在10年左右的**,恰好是江苏省化工产业当前学习对标的理想目标。


江苏省化工产业调整升级的差距和方向与韩国相比比较明显:大幅淘汰低端产业和企业,为龙头大企业和高精尖产业腾出宝贵资源和发展空间;大幅集聚产业发展空间,壮大一批**的化工园区,彻底改变散乱的化工产业布局。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前一个十年,江苏省化工产业与发展阶段脱节,致有今日之患,但从前进的视角看,着眼未来十年,江苏省的“惊人之举”实为正务,我们不该求全责备。何况,再压缩一半以上的化工企业和园区数量、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探索建设“无化区”,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苏和盐城人民*有发言权和选择权。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完全有底气、也有必要对化工产业“分类施策”:淘汰和退出不发达的化工产业,聚焦**未来的绿色高端产业,在进退之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江苏省的问题,其实在东部沿海化工大省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作为中国经济*精华的地区,却裹藏着数量庞大的与发展阶段脱节的中低端产业和企业。在地方保护和本位主义的现实框架下,决策者和产业管理部门很容易陷入上下高低通吃的迷思,但其实这是违背发展规律的,也根本不可能实现。眼下江苏、山东等地被迫刮起的化工整治风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的阶段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有脱节,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若不思动、风暴必摧之。


影响与演进:在西进中实现产业二次重构


山东、江苏等化工大省的产业整治提升风暴,其产生重大外溢效应是毫无疑问的。被沿海化工大省拒之门外的大量中低端化工产能和数量可观的中小企业,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吗?如果不退出那他们又将以何种形式重返舞台呢?这是我们*为关心的变量。


我们研究团队经过逻辑推理和对前期调研情况的再分析,得出一个总的结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化工产业,将在西进中*终实现全国化工产业布局和结构的二次重构,中国化工产业面貌*终将发生历史性剧变;未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大炼化和高端化工产业的大本营,基础化工产能将更多地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聚集。


从逻辑推理来看,在江苏、山东等地对中低端化工产业严词下逐客令的背景下,肯定不排除一部分企业“解甲归田”或另谋出路,但这不会成为主流,原因在于当前化工业可观的利润回报。受益于大的景气周期和扎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7年起国内石油化工市场与全球共振持续飘红,成为这一轮宏观经济复苏周期的龙头板块,绝大多数化工细分领域的利润十分可观。以此次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重点点名的化学农药及中间体、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行业为例,不少领域目前的毛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这对于产业资本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而按照IHS等权威机构的预测,全球化工景气周期有望延续到2021年前后,敏感的产业资本不可能放过这个十年难遇的景气周期。


不舍离场,又不能原地不动,*可预期的出路就是西进——向比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成本更低、安全环保管控相对宽松的中西部地区梯级转移。西部地区虽然远离市场核心区,但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廉,对于某些特定的产业依然富有吸引力;中部地区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区域虽然也在刮安全环保风暴,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不可相提并论。比如,长江经济带的化工产业整治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和园区的清理整治,虽然涉及范围广泛,但从力度和影响之深远来看,化工项目的投资布局显然有着比鲁苏浙等东部沿海地区更大的口子和空间。


从我们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也印证了东部沿海化工产业正在西进的确凿证据。随着我国传统染料产业大省鲁苏浙相继大幅升级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的监管后,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向宁夏、内蒙古以及东北、西北地区转移已经渐成趋势,近两三年已经转移新建了一大批染料及中间体项目,因为具有更低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政策气氛也更为宽松,反而给东部地区大本营的染料龙头企业造成非常大大的竞争压力,这个结果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另外,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化工企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企业和园区取经学习,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但近两年来,浙江等地的化工企业家开始自发地组团频频赴中西部地区考察对接,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总之,现阶段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的化工产业,都不太可能因为政策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群体性地离场,向洼地包括成本的洼地、资源的洼地、政策的洼地流动转移,是更符合逻辑和现实佐证的演进方向。这是否意味着中西部地区有成为新的“藏污纳垢”聚集区的风险呢?不然!还是那句话,只要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在发展中持续优化升级,化工就完全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所用,而不是反成为负担、拖累和隐患。


建议:以专业化和优势产业链补强为根本原则


东部沿海地区中低端化工产业有向中西部地区梯级转移的意愿和动机,那么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是顺势照单全收,还是科学引导、精准选择呢?这个问题非常地关键,如果不在趋势之初就厘清定规,那么东部沿海地区今天遭遇的尴尬,就一定会在明天的中西部地区重现,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产业经济的东中西梯级转移已经走过了多年,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说不少,*为人诟病的是产能的转移伴随着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转移。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化工产业转移高潮中,为防止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和存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有必要及早谋划,做好政策预案和制度的顶层设计。为此,我们建议:


其一,支持产业资本转移,遏止简单的产能转移复制。中西部地区要高度提防这样一种苗头:一些投机分子东方不亮西方亮,将本应被坚决淘汰的落后产能简单地转移复制到中西部地区。为此,准入把关就显得十分关键,一定要把产业资本的转移放在优先位置,支持东部地区的化工产业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兴建投资新项目,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在管控标准上可以低于东部地区、但务必高于国家和全行业的准入标准,“及格线”的底线决不能失守。此外,要强化动态化管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持续升级相应的管控标准,强化产业的扶优汰劣引导。


其二,突出专业化招商引资。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大的优势还是资源要素。而每个省份的资源禀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突出精挑细选和精准对接,而不是照单全收、装进篮子里就是菜。比如,贵州省磷和煤资源丰富,水资源保障能力也强,承接产业转移就理应将如何高值高效利用好当地的磷煤资源置于优先考量,着力发展中高端的磷煤资源深加工产业。


专业化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便于精准高效管理,安全系数自然更高。山东和江苏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各方面都将矛头指向了监管不力。其实,监管已经够严的了,监管部门也够卖力的了,但产业规模如此大、门类如此复杂,每个行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安全规程又各不相同,要怎么管?因此,化工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的中西部地区务必汲取教训,注重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试想,如果每个省份只有若干个有特色的化工产业,只有若干个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园区,精准有效的监管还会成为问题吗?


其三,以补强优势产业链为宗旨和原则。经过建国后70年的发展,当前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底定,每个省份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潜力产业也都水落石出。化工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直接关联配套的产业就有数十个,对于进一步强化相关下游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中西部省份在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能够补强当地的优势产业链条。


比如,湖南省既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有色和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有色工业需要大量使用硫酸等化工原料,工程机械工业需要涂料作配套,为进一步壮大本地的有色和工程机械优势产业,湖南省就完全有理由和空间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发展壮大配套的硫酸和专用涂料工业。


河南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纺织工业重地,尤其是棉纺产业,即使是在东部沿海及新疆地区棉纺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河南在中国棉纺版图上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河南棉纺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对于高品质印染工业的需求是刚性的。故此,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向印染及染料工业开方便之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于眼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化工之祸和化工之惑,我们无需过于纠缠与驻足,中国化工产业的全球化再布局、国内区域间梯级转移的历史快车正飞驰而来,只要我们顺应大势、尊重市场、遵循规律,很清醒地知道什么阶段干什么事、什么水平干什么事、什么环境干什么事,顺势而为、前瞻引导、科学管理,市场经济这位设计大师就一定会充分释放他的潜能,*终配置出一幅全新的中国化工产业大版图——这既是一幅更科学更优化的版图,也一定会是一幅更安全更健康的版图。

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