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19年
据了解,去年未参加套保的加工企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参加套保计划,另一种是有参加套保的计划,却一直未等到参与进去的机会。这主要发生在南疆手摘棉企业,因为收购成本高,长度、强力偏低升水低,仓单成本一直高于盘面价格。还有部分是因为企业性质等原因如兵团企业,制度上不允许参与期货操作。
今年开秤期间皮棉销售形势较差,且价格低迷,新棉收购被迫开出低价,皮棉收购成本普遍低于12000元/吨,较去年减少3500元/吨左右,注册仓单成本明显低于盘面价格,仓单销售利润大于现货销售利润,所以许多企业在皮棉未能销售之前选择了参与期货套保。
不过,今年
随着期货盘面的上涨,收购成本不断上涨,在一轮絮棉补库结束后,纺棉销售并不顺畅。一是新棉马值普遍偏高,二是新棉与陈棉同台竞争中价格无优势,三是市场需求不足,四是新棉大都在疆内出疆运费目前处于高位。对于500万吨左右的新疆棉产量,在12月底前的销售量毕竟有限(根据中国棉花购销周报数据,截至10月底新棉销售在25万吨左右,推算12月底前新棉销售在100万吨以内),预计约400万吨左右要留到明年1月以后销售,对未套保的棉花究竟是套还是不套,仍是加工企业比较纠结的问题。
加工企业面对大量的现货库存、缓慢的现货销售进度、不确定的后市走势、波动的期货市场,套还是不套?笔者在9月24日《新年度棉花经营策略如何选择》一文中有过一些建议,提醒过今年收购套保风险较大。在收购进度过半、收购成本上涨、期货已经反弹超1000元/吨、新棉现货销售不畅的形势下,企业是否要进行套保呢?
笔者认为仍要对大势有基本判断,套保不是万能的,套保并不能赚钱,且会有成本支出,只是为了对冲下跌的风险,如果对后市没有单边下跌的判断就无需进行套保,目前期货虽然已从低点反弹,但仍处历史低位,主力CF2001合约10月31日收盘比去年仍低1715元/吨,出现单边下跌的概率较小,随着中美谈判好转,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
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加工企业可通过高卖低平的滚动套保来降低库存成本。对于质量有短板(马值高、杂质大等)现货销售困难,仓单交割销售有利润的棉花资源,注册仓单交割销售是很好的渠道,那不是套保。对于贸易商通过基差采购用于日常销售的资源来讲,采购时已经锁定了一定利润,通过套保可随期货波动连续销售*终实现套利,是应对波动市场的一种销售策略,套保则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