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PTA供需结构大幅改善,4-11月份多套装置主被动检修停车,PTA社会库存降至历史*低值,翔鹭、远东、桐昆产能虽然年底投放,但实质性压力推延至18年。聚酯及纺织服装产业景气周期持续性改善,同时在原油价格大幅抬升趋势下,PTA价格中枢逐步走出箱体区间。
决定商品价格两要素:供需+流动性,我们认为2018年PTA产业链除了供需结构改善外,原油期货上市后对冲套利配置需求给PTA带来巨量的流动性也是市场所未曾见识过的。本报告对2017年PTA市场进行了回顾,并对2018年供需及原油与PTA套利逻辑进行了分析。
决定商品价格两要素:供需+流动性,我们认为2018年PTA产业链除了供需结构改善外,原油期货上市后对冲套利配置需求给PTA带来巨量的流动性也是市场所未曾见识过的。本报告对2017年PTA市场进行了回顾,并对2018年供需及原油与PTA套利逻辑进行了分析。
(一)PX:2017年供需弱平衡,2018年去库力度较大
1、2017年供需弱平衡
2017年亚洲PX装置无新增整套产能,仅有韩国道达尔和辽阳石化2套共计30万吨的扩能及提升负荷。17年国内PX产量为1019万吨,同比增加2.8%;进口152 0173 3840万吨,同比大增18%,进口依存度高达58%,创历史新高;消费2388万吨左右,同比增加8.8%;整体来看实际供需过剩45万吨,库存在9月份累计至历史新高330万吨,四季度受益于PTA装置开工负荷回升PX库存高位回落,库销比170%降至150%,依然历史高位。进口来源国方面韩国稳居**。
2、2018年新产能兑现产量不大,亚洲检修装置较多
2018年全球计划投产装置集中在亚洲,但变数较大,确定投产的仅一季度越南70万吨小装置,二季度沙特134万吨及四季度国内数套装置均存在较大变数。四季度装置多套装置实际投产时间点可能会推迟,因此四季度前PX新产能几无压力。18年以后PX投产迎来爆发,“十三五”规划中PX作为重点发展行业中的焦点产品,明确指出预计至2020年,自给率将提高至65%-70%。
2018年亚洲整体计划检修的装置较多,集中检修时间点是3-7月份,整体检修量跟17年相当,其中国内略少。
2018年PX供应来看,国产方面受政策导向部分装置负荷已经提升,除去腾龙芳烃外整体开工已经在80%偏上高位,乌石化有供应潜力但低负荷难以提升的原因主要在成本非常高(老装置+乌鲁木齐至山东高额铁路运费),因此18年国产增量主要来自腾龙芳烃重启,目前腾龙两条80万吨生产线一条有故障,按照计划7月份先开一条,预计产量贡献到8月份,*乐观估计另一条80万吨线9月份形成产量,那么全年有效产量为60万吨,悲观预估腾龙另一条线18年未形成产量,则腾龙全年有效产量33万吨;偏中性预估有效产量在45万吨左右。
进口增量方面17年超高进口增速下,亚洲整体开工在85%偏上,因此进口增量主要来自两部分:一季度信赖增量(5万吨/月),二季度开始越南和沙特(待定)增量,单越南70万吨投产的话,二季度开始进口增加4万吨/月左右,越南沙特一起投产的话,进口增加12-14万吨/月。
3、2018年现金流较乐观
2017年PX环节现金流并未跟随PTA环节改善,反而受增加的库存挤压,2017年石脑油制PX路线长周期维持50美金/吨以下利润,其中三四季度更是在成本线附近运行。17年MX制PX工艺三年来首次持续扭亏为盈,PX-MX年均价差在170美金/吨。
2018年国内新增产能规划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变数较大,腾龙芳烃可能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重启,PX进口依存度有望到达60%左右,国外新增产能较明确的仅越南一套70万吨,整体较少,PX盈利改善十分明确,阶段性PX-石脑油价差有望400美金/吨附近,展望18年全年PX石脑油工艺路线加工价差均值在360美金/吨,前低后高。新增产能投放计划如期进行的话,19年开始PX景气度将急转直下,届时PX的现金流水平在产业链中的分配将进一步弱化,但是无论如何,PX端很难像PTA一般长周期跌破成本线运行,尤其是成品油高位运行背景下。
PX作为高进口依存度品种,库销比在****(工厂两端+港口+流转一个月库存)可看做边际,库销比在****时加工价差很难亏损,往下利润加速提升,类似MEG,*限库销比在50%左右。
PX作为高进口依存度品种,库销比在****(工厂两端+港口+流转一个月库存)可看做边际,库销比在****时加工价差很难亏损,往下利润加速提升,类似MEG,*限库销比在50%左右。
(二)PTA理论供应增量巨大,上限受PX制约,非核心变量
1、2017年库存大幅去除至历史低位,2018年压力主要来自老装置复产
2017年国内PTA新增产能仅12月份桐昆石化2#220万吨装置,几乎对17年产量无贡献,有效产能增量主要来自远东140万吨及翔鹭450万吨产能的复出。截止2017年底国内PTA总产能达4923万吨,聚酯产能达4835万吨,PTA理论过剩产能达790万吨,PTA环节理论过剩程度依然十分严重,但随着装置大型化、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及阶段性装置故障影响,理论上的产能过剩并未导致产量过剩。
2017年PTA产量为3595万吨,同比增加9.9%;进口41万吨,同比减18%;出口53万吨,同比减24%,消费量(含其它方面需求)为3666万吨,同比增9.6%。年内PTA库存高点出现在12月中旬,库存及库销比创历史新低,PTA流通环节现货库存到达*限。
2018年全球PTA新增产能也不多,国内无新产能,国外仅印度JBF120万吨装置有投产可能,四川晟达100万吨产能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都存在很多问题,实际投产时间存变数较大,因此18年PTA实际并无新增产能压力,主要压力来自老装置复产。19年及以后新增产能计划依然不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但多数装置由于多种原因变数较大,整体来看,PTA新增产能投放在2017-18年属于空白期,加工费阶段性蜜月期。
对2018年PTA供需进行展望,供应增量来自翔鹭450万吨、桐昆220万吨及远东140万吨产能贡献,*有可能来自翔鹭剩余225万吨装置回归,目前计划是跟随腾龙芳烃同步,当前计划是7月份,整体来看2018年PTA环节理论供应增量将十分明显,但与此同时PX环节将成为限制PTA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假设复产的PTA产能满负荷运行的话,其它装置与17年一致,PTA产量增加700万吨偏上,那么PX将会变为负库存,显然这种假设不可能存在,因此在PTA产能充足背景下,我们在对整个产业链供需推演的时候只需把握PX-聚酯供需平衡情况即可。
2、17年库存大降加工费改善,18年累库较明确
2017年PTA环节平均加工费在670元/吨,较16年大幅改善,PTA在期现、供需层面是一个风场成熟透明且市场化的品种,产能投放高峰期过后至产能出清过渡期间,17年市场加工费+供需定价机制对价格的指引变得相当有效,18年来看PTA过剩十分明确,但综合利润要看PX与聚酯整体情况而定。
进口方面倒挂继续,但是PTA出口却没有起色,但鉴于国内库存偏紧大背景下,出口迫切性不强。
库存方面PTA供应商、聚酯工厂均不断走低,四季度到达历史*低值,近些年聚酯工厂原料库存长期维持低位,与物流环节效率、高合约货占比密不可分。
(三)聚酯运行分析
前一轮聚酯产能投放周期在16年见底,2017年国内实际投产7套共计215万吨产能,叠加前期长停被剔除的35万吨产能复产,截止2017年底,聚酯有效产能为4835万吨,产能增速为5.5%,产量为4100万吨,产量增速为12%,全年平均负荷在87.1%左右,创2012年以来新高。
2018年包括小聚酯在内计划有近30套新装置投产,总涉及产能647万吨,其中涤纶长丝、瓶片、短纤产能分别为319/170/104万吨,18年新增产能巨大,考虑到部分装置可能会继续延期,预估新增产能在525万吨,增速近11%。
2017年聚酯出口增速下滑主要受内需旺盛影响,1-10月份出口482万吨,同比增4.8%。2018年来看国内聚酯出口潜在需求依旧很大,整体亚洲聚酯产能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量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在亚洲市场占比逐年扩大(2016年,66%),南亚印度份额基本持稳,东南亚地区份额小幅下降,但进口量大增,主要是其老旧设备、劣势产业配套及产品低端化均限制其本国聚酯产业发展,未来几年内仍旧需要自中国大量进口。
2017年聚酯负荷的季节性淡旺季不明显,现金流较16年继续改善,涤丝产销表现良好,侧面反应终端备货态度较为积*,本质是终端产业景气周期改善。2018年聚酯盈利依然会维持较好水平。
2017年内需非常旺盛,整体产销良好,12月份开始终端订单走弱,聚酯库存有所累积,整体高于去年同期,但压力不大。
2018年聚酯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两部分:新料替代回料贡献5%,刚需5%左右。
1、废PET进口限制增加5%需求
2017年废PET进口量在220万吨附近,按照90%生活用途全部禁止测算,200万吨废PET需要新料替代,相当于5%需求增速,2018年**批废塑料审批数量由17年的501万吨砍至1万吨不到,18年实际限制体量有可能超过90%。国内少数企业转往东南亚建厂,以及部分净瓶片可以通过造粒以切片形式进口,但这部分体量很小。
2、刚需在17年需求大年后,回落至5%左右
2017年12%聚酯产量主要分流为四部分需求增量:产业链补库存、刚需及回料替代、地产后周期家纺放量及出口小幅贡献(1%不到),当然17年终端织造已有扩能。
聚酯需求也分大小年,由于终端属于非耐用品,刚需较稳定,往往大年后紧跟小年,近五年来中国人均PET增速在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终端纺织服装行业自2012年以来持续去库存,利润改善,行业数据持续向好,这都为中长期补库存及传导PTA涨价压力提供了良好的通路。
(四)供需叠加推演
2018年变量分析:
1、PX国产,2017年基数:1019万吨;悲观预估腾龙芳烃顺利回归供应增量60万吨;乐观预估腾龙回归一条线供应增量33万吨;合理预估腾龙供应增量45万吨。
PX进口,2017年基数:152 0173 3840万吨;悲观预估越南沙特新装置一季度全部投产出口中国增量132万吨;乐观预估仅越南装置按时投产出口中国增量52万吨;合理预估进口增90吨。
其它领域PTA消费12万吨/月,折算145万吨/年,折算PX消费95万吨/年。
PX其它领域需求1万吨/月,折算12万吨/年。
2、聚酯需求,2017年产量基数:4100万吨,回料替代205万吨/年,刚需增长5%折205万吨/年,总聚酯消费4510万吨,折算PX消费2526万吨。
2018年PX去库存格局十分明确,*悲观预估PX-PTA综合折算PX库存也跟17年持平,其中PX库存降,PTA库存增;乐观预估PX-PTA综合折算PX库存大幅去除103万吨,其中PX环节去库更多有望到150万吨,PTA累库存,那么PX-石脑油加工费将大幅涨至400美金/吨以上;合理情况预估PX-PTA综合折算PX库存去除53万吨,依旧是PX环节去库80万吨以上,PTA环节累库存。因此整体来看,2018年PX-PTA综合库存降改善,其中PX环节库存改善*为明显,PTA环节累库存较为明确。
第二部分原油与PTA套利逻辑研讨
1、化工品与原油相关性及持续性较好
能源/化工整体相关性优于其它板块,其中化工品与油价相关性*强。08-11年、16-17年刺激政策带来大宗商品牛市背景下,其它版块与油价相关性及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PTA配置价值明显优于其它化工品。
2、原油/PTA影响因素分析
原油:供需、成本、替代能源/资金配置与地缘政治;国际原油定价演变历史:跨国巨头殖民定价-OPEC官方定价-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主要交易所有四个:1、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 WTI;2、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Brent;3、新加坡交易所(SGX)迪拜原油;4、上海国际能源中心中东原油。
PTA:PTA及下游、终端企业以民企为主,完全市场化竞争格局,价格影响因素相对简单:1、成本单一,与PX高度相关;2、终端需求属非耐用品,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3、低油价刺激回料替代,环保强化替代力度。
3、PTA产业链周期演变
PTA产业链自纺织服装-PET-PTA-PX相继步入过剩,但下游至终端已经走出景气低谷,PTA产能出清尾声,长达五年的亏损,PTA供应商主被动去产能、推迟或取消新产能投放,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产能出清尾声,加工费底部已经看到;PX逐步进入过剩,后面临加工费压缩,由于供应商结构不同且选择余地较大,PX很难被持续打压至亏损线以下。
PTA主流操作格局在周期性轮动,做空的空间由单纯供需决定逐步转为加工费(利润)+供需共同决定。产业链整合后期,产业链利润基本被打掉,**价格底部震荡,主要矛盾由供需转为加工费,大幅亏损情况下PTA产能对加工费波动更为敏感,从而动态调节供需。
低油价环境原生聚酯反替代再生聚酯有支撑,增加PTA消费,14-16年油价暴跌,聚酯新回料价差收窄至替代区间,促进了新料消费,从而带动PTA需求但回料在中国面临严重的原料短缺(环保、高人工成本)问题,未来替代空间将越来越小。
低油价环境原生聚酯反替代再生聚酯有支撑,增加PTA消费,14-16年油价暴跌,聚酯新回料价差收窄至替代区间,促进了新料消费,从而带动PTA需求但回料在中国面临严重的原料短缺(环保、高人工成本)问题,未来替代空间将越来越小。
4、套利逻辑分析
原油-PTA套利核心是中间环节加工费,即石脑油+PX+PTA三个环节加工费的波动,背后产业周期的大逻辑。炼厂产能过剩背景下,石脑油供应充足,石脑油+PX+PTA三个环节核心变量在PX+PTA加工费波动。
PTA价格模型:骨骼+肌肉。原油是骨骼,石脑油-PX-PTA环节加工费是肌肉,原油波动决定骨骼大小,产业周期决定了肌肉的丰满与否。以PTA为基准计算各环节权重时,原油-石脑油-PX均需折人民币后*0.655。
产业周期+油价波动决定套利空间,原油这幅骨架2005-2017年以来在PTA中权重占比在0.26-0.65之间巨幅波动,均值0.45。
产业周期是影响PTA-原油环节加工费的核心因素,在产业矛盾不大情况下,阶段性油价波动方向可以给出不错的套利机会:油价高位快速回落时出现较好做多加工费机会,油价高位继续大幅拉涨时加工费往往被压缩,低油价PTA下游回料支撑提升加工费,但油价急跌破30-35美金低位时不宜继续做多加工费。
产业周期是影响PTA-原油环节加工费的核心因素,在产业矛盾不大情况下,阶段性油价波动方向可以给出不错的套利机会:油价高位快速回落时出现较好做多加工费机会,油价高位继续大幅拉涨时加工费往往被压缩,低油价PTA下游回料支撑提升加工费,但油价急跌破30-35美金低位时不宜继续做多加工费。
5、四种典型产业周期VS油价波动行情
(1)、09-11年大牛市:强产业VS强油价
2009年1月至10年6月,强产业+强油价背景下,原油权重占比自0.26震荡缓升至0.45,17年2月份产业强弱速切后原油权重,自0.45回落至0.3,说明超强产业强周期权重大于油价。
(2)、16-17年阶段性牛市:产业底部VS油价底部
2016年1月至17年2月,产业底部+油价底部背景下,原油权重占比自0.26震荡缓升至0.43,17年2月份产业强弱速切后原油权重小幅拉升至0.46,后在油价回落后再次回落至0.4,整体原油权重走势与09-11年牛市上半段类似,背后机理刚好相反,10年原油及TA-石脑油、原油利润均较为丰厚,16年PTA-原油利润均不佳。
(3)、11-14年大熊市:弱产业VS高位稳油价
2011年3月至14年6月,弱产业+高位稳油价背景下,原油权重自0.4稳步上升至历史高位0.65,绝好的空PTA多原油机会。
(4)、14-15年熊市:弱产业VS弱油价
2014年9月开始国际油价大幅跳水,彼时PTA-PX环节加工费基本跌到位,PTA-原油套利空间主要由油价下跌完成,原油权重快速由0.65跌至0.27,跌幅与08年6月至09年1月相当,都是历史*大值,共同反映的特征是油价高位回落时往往出现较好的做多加工费机会,但此策略左侧交易者风险很大,主要来自油价的剧烈波动。
实战中原油-PTA期货间套利需考虑其它因素,如汇率、基差价差、突发因素(地缘政治、装置意外)等。
对于未来原油与PTA套利分析我们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相对确定机会,2018年PTA产量阶段性大幅放量,加工费有压缩驱动,但PX将面临不足,油价高位支撑成品油从而提振石脑油,PX-PTA环节综合加工费看好。
18年PX-PTA加工费模型:PX库存高中低三种情况。PX-PTA综合库存情况
6、原油期货上市后对PTA流动性冲击
当前PTA现货定价基本跟随盘面,产业力量成熟、深度地参与期货市场,“薄利多销”赚稳定差价,但巨量期现套利盘锁住大量可流通货,在产业矛盾不大情况下加剧市场波动。PTA-聚酯环节合约货占比高达85-90%,10-15%现货基本被套利商根据期货点价锁定,现货涨跌基本跟随期货。同时大型主流供应商现货市场买货抬高现货结算价效果显著。供应链金融威力越来越大。
原油期货上市后对冲资产配置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异常明显,投机交易配置与产业配置时头寸配比差异较大,我们暂且按纯投机比例测算,即原油:石脑油:PX:PTA=1:1:1:1/0.655计算,1手原油1000桶相当于133.3吨PX=203.6吨PTA=40.7手,1万手原油对冲配置=40.7万手PTA=81.4万手双边持仓,5万手原油对冲配置=203万手PTA=406万手双边持仓。应该说在原油期货上市后,PTA将会面临洪水般的对冲套利需求,这将给PTA注入充足的流动性,加剧其波动。
第三部分结论
2018年,影响PTA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国际原油走势、PX新老装置投产节奏、下游聚酯消费的表现及原油对冲套利带来的流动性,产业核心矛盾不在PTA,而在三季度前难以匹配聚酯需求的PX环节。国际原油方面,美国经济复苏、OPEC减产协议及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有支撑,但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强势回归或对油价形成拖累,若各主产国为抢夺国际市场份额将直接冲击脆弱的减产协议,油价可能再次承压回落,整体对2017年原油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45-80美元/桶。
展望2018年,供需层面的阶段性好转,流动性层面异常充裕,预期2018年PTA期现价格波动率加剧,看好PX-PTA综合加工费,预计2018年PTA价格指数波动区间在5000-6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