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交友利器”却频频被不法份子利用,成为欺骗、偷盗和强奸等案件的工具。多地警方发出预警,提示微信誉户,特别是年轻女性,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以免造成没必要要的伤害。
微信搭赸
变身劫色工具
具有大学文凭的曹某,今年32岁,是宁波某汽配公司的部门经理。从去年11月起他通过微信搭赸女性,前后强奸了7人。曹某近日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
据法院查明,曹某常常常使用手机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寻觅并搭赸当地高教园区附近的女性。取得对方信任后,他以看电影、聊天等名义想方想法把对方约出来,然后开车带到偏僻的公园实行强奸,同时还拍裸照要挟受害者不准报警。曹某*后1次作案后,受害女性由于在QQ空间里,发现了曹某在强奸她时拍的裸照,才选择了报警。
由于报警女生只知道曹某的微信号,为了抓到他,警方也用上了微信。他们注册了1个女性化的微信名,加了曹某为好友,然后约他到某大学门口见面。当曹某兴冲冲地前去赴约时,被守候的民警逮了正着。
曹某共交代了6起强奸案,触及7名女性,其中多名为大学生。警方根据曹某的交代找到受害人,但只有3人愿意报案,因此曹某被认定的强奸事实只有3起。
微信成“危信”
警方拉响预警
事实上,曹某的案子只是冰山1角,近来各地频频曝出不法份子利用微信的“摇1摇”或“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寻觅受害者,进行欺骗、抢劫和强奸的案件。就在几天前,山西和江西又相继曝出两起类似的强奸案,引发网民关注。
据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介绍,去年12月以来,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欺骗、偷盗案件近20起。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派出所副所长包志兵说,前几天又有1个妇女来报案,称刚刚通过微信认识的朋友趁她不备偷走了她的手机、电脑。包志兵介绍说,此类案件的作案人多为青壮年男性,他们先利用微信寻觅目标,欺骗信任后约请受害人见面,乘机对受害人实行犯法,大多为侵财类案件,有少数猥亵、强奸等背法犯法案件。
“这类案件正在呈蔓延趋势,受害者多为女性。且这类案件在侦破上有1定难度,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包志兵说。
*近,杭州、南京和北京等多地警方通过媒体和微博发出预警,告诫手机用户特别是女性不要轻信通过微信认识的陌生人。“这1摇1晃可能会摇来欺骗、强奸等不法侵害,特别是女童鞋千万不要在微信即时接受陌生人见面约请,给不法份子可乘之机,以免造成没必要要的侵害———既被诈财又骗色。”南京1位刑警发出的这条微博被很多网民转发。
微信成“危信”,引发很多人的耽忧。1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由于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1些警惕性不高特别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微信微信,只可微微1信,不可全信。”
案件频发
谁为“微信之痛”买单?
是微信之恶,还是人之恶?面对微信这两个时兴功能引发的多起犯法案件,网民堕入舌战。部份网民认为,微信只是1种交换工具,无所谓好坏,本来无辜。“如果每一个人都自尊自爱,就不会产生欺骗、强奸的悲剧,所以不能怪微信。”
另1部份网民则认为,微信的“摇1摇”等功能本身带有很强的引诱性,特别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引发社会不良交友风气,轻则会交到不好的朋友,重则被欺骗乃至侵害到生命。“这两个功能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只会被不法份子利用来干坏事。”很多网民认为,腾讯应当取消微信的这些功能。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家品说,类似场景也曾出现在QQ等即时交友工具兴起的时候,网络交友不慎酿成的悲剧1次次被媒体暴光,引发很多争辩。“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只有善用它,它才会善待人类。”夏家品说,微信作为新兴沟通工具,酿成的诸多不良影响不可小觑,警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全社会都需要重视,通过宣扬、预警等方式修建良好氛围。
同时,夏家品认为,微信软件的开发商腾讯也需要承当部份社会责任,比如*少在手机用户开启这两个功能时,发出1些提示,告知可能存在的欺骗等风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