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棉花消费能力大幅下滑,不仅对印度、巴基斯坦、非洲棉等低等级花需求“腰斩”,对高质量机采外棉的采购也连下数个台阶。
1、2013年、2014年我国棉纱进口量均突破200万吨,折合皮棉230-250万吨。棉纱进口泛滥成灾,对中国中小企业形成“四面围剿”,C32S及以下棉纱的产量大幅下滑,相应包括印度棉在内的中低档皮棉需求快速减少。
2、2014年度新疆棉表现为“长度短、马值大、强力低”,虽然按计划轮出100万吨国储棉(实际只成交6万多吨);年度外棉进口量152 0173 3840.1万吨,同比减少132.9万吨,减幅44.4%,但高等级、高品质棉花并未现缺口,棉花价格从9月份收购开始一路下跌,没有给棉企、经营商任何解套机会,说明高等级棉花消费能力的“刹车”幅度也不小。
3、包括农发行、信用社及其它商业银行对棉纺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减弱,并非银行不贷,而是大部分中小纺企因多种原因没有能力、不符合贷款条件。
二、新疆机采皮棉的品质不断提升,对美棉、巴西棉及中亚棉(主要是乌棉)的冲击比较大。
1、关于“三丝”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地膜做了改进(加厚);适应机采的棉花品种增多;收购时严控
2、叶屑等杂质问题。目前中国的机采棉品种尚未达到早期、中期和秋桃间隔7-10天吐絮,但兵团通过统一滴灌、施肥,统一打顶打药,统一喷施落叶剂(调节喷洒量)等等措施已经让同一块地籽棉差异缩至*小;采棉机尽量同一高度作业,减少叶屑混入籽棉。
三、美棉、澳棉清关后报价与国产棉差价过大以及印度政府2014年以来大力收储导致印度棉报价高企,不给中国用棉企业缴纳全关税进口的机会。
1、2014/15年度港口已清关SM、GM级澳棉、SM级美棉净重报价高于新疆2000元/吨、1000元/吨以上,纺企纷纷表示无法消化;1%关税内配额居高不下的寻租、转让价格更是罪魁祸首。
2、印度政府制定比较高的MSP价格并由CCI展开收储,为印度国内棉价“托底”,印度棉“物不再美,价不再廉”,缴纳40%全关税进口印度棉的路彻底被堵死,印度棉占中国棉花进口的比例随之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