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接触的企业不少,交流下来的感觉是大家都在各诉己难。困难的话听多了,也就真得以为
李总,山东一家12万锭纺企的负责人。他说,他们也曾走过一段艰难的道路,也曾挣扎、失望过。但这样的日子走过了,风雨之后也就看见了彩虹。他算了一笔账,以他们的主要产品普梳32支、40支为例,配棉主要是新疆手摘棉和地产棉,配比各占50%,棉花成本价在152 0173 3840-13500元/吨。而他们的成品纱如今售价分别是21700元/吨、23500元/吨,目前毛利润分别达到1500元/吨、1870元/吨。“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李总表示,2014年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以来,国内棉价由17250元/吨(标准级)降至13000元/吨一线,下降了4000元/吨左右。
在纺纱成本中,棉花成本约占60%,是占大头的。所以对于棉纱成本、竞争力来说,关键是保障原料供应和价格优势。其实,自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来,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政策的“春风”。很多优质企业也实现了利润的回升、经营的好转。李总举例说,现在不少优质企业正在过着滋润的好日子,尤其是一些做精梳纱、半精梳纱、高配纱的企业。山东一家40万锭企业单支纱获利在60-70元(按照40S整支计算,利润在2400元/吨),而生产的60支、80支纱利润率更高。“闷声发大财,这个时代再亏本你就OUT了。”李总强调。
“应该说,经过2014年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大都是优质企业。”一位市场人士说,纺企是沾了原料价格下降的光,那么加工企业呢?有没有挣钱的呢?4月份以来,笔者专门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调查了解,接触了不少优质企业。
河北沧州就有这样一家轧花厂,老总姓张。老张是个很跟得上时代节奏的人,做了20多年棉花生意了,行业里的弯弯道道都懂。2014年,他周边的企业大都亏了,可是他却赚了。怎么做到的呢?老张说,在收购、加工要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是“无米下锅”的问题。这两年,内地的棉花确实少了,收不上棉花是正常现象。企业没有加工量,利润就无从谈起。但是,去年,他们厂共加工皮棉6700多吨,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第二是“好女愁嫁”的问题。春节之后,地产棉非常难卖,当地很多企业都还剩不少棉花卖不出去呢。但是,他们厂现在却是“仓库空空”,不仅卖光了所有库存,就连资金也都已回笼到位。靠得是啥?张总说,根本一点质量,质量上去了,“好女是不愁嫁的”。第三是信誉问题。这些年,不少内地的轧花厂信誉扫地,很多纺企宁愿高价购买新疆棉、外棉,也不愿染指地产棉。他们厂自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之后,就开始重建信誉,取得不错的效果。
张总说,2015年华北大地春播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面积大减已基本确定。对于轧花厂来说,这一年,大多数仍然是困难重重。但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真金”。他们厂也将继续坚持自己的理念,争取挺过“这个冬天”。他认为,现如今内地棉花是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是困难会过去,“春天”会来。相信经过2015年的面积大减,2016、2017年,棉市将会强劲反弹。
笔者还接触了一位山东棉商,蒋兄。2014年10月份开始就长驻新疆,先做细绒棉,后做长绒棉,现在又跑港口做美棉贸易。他说,这一年还是能赚一些钱的。我知道,老蒋是个低调的人,他要是能说上“赚一些钱”的时候,那肯定是“大赚特赚”。
其实,市场并没有那么糟糕,经营也没有那么难。正如一位同行所说:你都没努力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2015,一定是强者的天下。不胆怯、不畏难、不知疲,才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