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4大要素

百检网 2021-12-09

    近年来,“融资贵”也成为棉纺织行业*头痛的问题。在中纺联统计中心对行业500多家企业的调研中,有近4成企业融资利率比银行基准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如山东等地的纺织业贷款利率普遍浮30%以上,而且相当多的企业都被迫接受了承兑汇票业务。    
    以东信公司贷1000万元为例算一笔账。**,银行1~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65%,再上浮50%,收取利息为99.75万元。其次,银行要求将贷款做成6个月的全额承兑汇票,这意味着企业拿汇票给供应商,供应商只有在6个月后才能拿到钱。如果供应商不愿意等6个月,企业需要交贴现利息14%,增加利息70万元。*后,企业还需要到银行指定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缴纳*低3%的担保费用。这样一来,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实际利率高达27%。此外,银行有时还会以保证存贷比为由,要求企业存一定的保证金。    
    原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银行业,己经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要贷款,就要接受承兑贴现等条件,年底一算账,银行利率高达30%,对棉纺织企业冲击太大。目前,银行担保条件高,融资费用高,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利润都还了银行利息,可以说,企业完全是在给银行“打工”。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东信公司目前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多的时侯可达12000个。但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少,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国家能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担保条件,减少全额保证金,那么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会有明显效果。    
    用工制约企业忧心忡忡    
    80、9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冲击*大。据中纺联抽样调查显示,去年纺织行业员工工资平均涨幅在15%以上,但依然有八成以上的企业依然存在着用工短缺。纺织企业普遍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及成长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纺织车间多是噪音大、气味重,工作坏境差,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不算高,他们宁可做服务业,也不愿意到纺织厂打工。这就造成了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东信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这样的岗位,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为留住员工,一些棉纺织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员工福利。有企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自己能干多少,只看能挣多少,公司真是哄着员工来上班。”免费培训、五险一金是基本待遇,提高福利,减少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棉纺织企业真的吃不消。    
    高棉价企业竞争力削弱    
    业内有一句俗话,“成也棉花,败也棉花”。棉价的波动与国内外棉价差是牵动棉纺织企业一根*敏感的神经。表面看,国内的高棉价是造成企业成本高、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追根溯源,给行业造成长期困扰的却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征收高额滑准税、进销项税“高征低扣”等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事实上,目前棉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国内的高棉价,而是与国外几千元的棉价差。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棉纺织企业都是在与几千元的内外棉价差作斗争。如今,我国纯棉40支以下的纱已经没有市场竞争力了,东信公司40支以下的纱线订单都被印巴和东南国家的企业抢走了。    
    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国际棉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价是以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去年以来,棉花收储价为20400元/吨。由于收储价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外棉花差价居高不下。目前,每吨差价仍在4000元左右徘徊。    
    面对居高不下的棉价差,中国企业并不能自主利用海外原材料市场来“削峰填谷”。按照世贸协定,我国每年配额进口89.3万吨棉花,实施1%的优惠关税,但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征收5%~40%的滑准税。滑准税的征收,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其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利益。但是由于进口配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分不到配额或配额过低的企业即便进口棉花,也高关税而得不到实惠。也就是说,我国的棉纺织企业正在以高于对手1/3的原料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而高出的成本是难以靠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消化的。    
    取消配额制、滑准税成了棉纺织行业的一致呼声。取消高额滑准税,让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地利用海外采购平抑原料价格,同时也可防止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在制定棉花出口政策时借机提价,为本国纺织品出口争取优势。此外,呼声较高的棉花直补政策也终于在今年新棉花年度开始试点,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是棉花是否能实现市场化、高棉价的困局是否就此打破,还需时间的考证。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保护农业不应以牺牲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代价,如果棉纺织行业不景气,那么全国的棉农和300多万棉纺织工人就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中。  
    税费繁多企业透不过气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需缴纳的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基金、环保费、工会经费等各种费用项目。除了这些与其他工业企业相同的税费项目外,棉纺织企业还承担着棉花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税赋。以同属于农产品的大豆举例来说,大豆加工成豆油,棉花加工成纺织品,大豆和豆油同归属为农产品,它的进项税与销项税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则归属为工业品,销项税率为17%,这样一来,棉纺织企业就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不合理税赋。    
    过去,棉纺织企业的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还能承受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但现在棉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4%,这种“高征低扣”的政策已经压的企业透不过气。国家应尽快改变这种政策,实现平征平扣,减轻企业税赋,还棉纺织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棉花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业将新增利润40多亿元,这无疑是为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业送来甘霖。    
    企业靠补贴是长不大做不强的,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各种压力必须靠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来消化。但是像银行融资贵,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进项税与销项税不统一等问题,是靠企业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随着安徽、河北两省将皮棉、棉纱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这种长期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高征低扣”现象终于有所松动,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向利好方向调整,棉纺织企业的春天不会太遥远。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