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市场:回归正常

百检网 2021-12-09
    

    无论是从统计数据,还是从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来看,2011年纺机市场都基本延续了2010年旺销的态势,但是进入四季度以来,纺机企业订单的逐渐减少使得业内人士普遍对2012年纺机市场走势不甚乐观。

    事实上,判断市场的好与不好、冷与热,需要看对比的坐标是什么。如果一定要与供不应求的2010年相比,那么,恐怕以后的纺机市场都不会好了。

    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纺机市场之所以火爆,其根本原因在于2009年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的扶持政策,这些钱投下去以后,其影响在2010年得以充分体现,2011年上半年则延续了这种势态,进入2011年下半年逐渐回归正常。所以,2010年纺机产品的热销有其特殊的政策原因和宏观经济背景,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正常的市场需求现象。
  
    如果企业能以一个理智的、平和的心态看待2010年的热销,2011年的逐渐放缓,或许对2012年就不会有太多的悲观,甚至还会发现许多的亮点。纺织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各个行业的不同变化––棉纺行业的调整、化纤行业的复苏、针织行业的走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将有可能给纺机行业带来****的机遇。 

     棉纺设备:

     更新改造市场巨大

     在国产纺织机械的生产结构体系中,棉纺设备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因此,棉纺设备的市场销售直接影响着纺机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2008年,我国纺机行业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产值和销售收入负增长,就是因为棉纺设备的销售陷入困境,细纱机仅销售600多万锭,相当于*高年份的一半。而那一年尽管针织设备、无纺布设备、剑杆织机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难以弥补棉纺设备销售下滑对全行业带来的影响。正所谓棉纺设备市场打喷嚏,纺机全行业就会患感冒。然而,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纺机行业对于棉纺设备的依赖也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行业销售细纱机1000万锭,其中近1/3是细纱机长车。气流纺、自动络筒机的销售也都创历史新高。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充分说明棉纺行业对设备的投入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更多的是更新改造和减少用工、提高自动化水平的需要。

     近十年来,除了2008年,我国每年新增纺锭都在1000万锭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数量偏多,再这样增长下去将给未来的市场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每年新增500万~600万锭才是一个趋于理性的正常增长。这其中,除了适当的扩大规模以外,相当一部分应该是用于更新改造。随着“两化融合”工作在棉纺织行业的深入,今后一段时间里,棉纺行业更新改造*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开展设备的智能化专项攻关,业界称其为智能化、信息化、专家智能系统。

    该系统通过信息的定期采集,实现设备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而棉纺企业智能化生产线的建立和落实必须有纺机企业的协助才能完成。另外,在棉纺行业正在运转的设备中至少有6000万锭需要更新改造和进行技术提升,比如,纺织企业为了减少用工,给细纱机短车配置自动络纱小车等等。因此,即使2012年纺机市场比较冷,但对于棉纺设备而言,仅更新改造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化纤设备:

     继续保持旺销态势

     化纤设备近年来的持续旺销着实给化纤设备企业吃了定心丸,特别是化纤长丝设备,几大主要设备生产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13年,有的甚至已经排到2014年。所以,化纤长丝和部分涤纶长丝、锦纶长丝设备生产企业2012年的生产销售已经没有悬念。

    但是,粘胶长丝的发展由于废气排放问题的困扰将会受到阻碍;氨纶在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快速增长后也被业界归到过热行业之列,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低谷,因此2012年化纤企业对粘胶长丝和氨纶设备的投入恐怕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化纤设备的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目前,全社会都在呼吁棉花资源紧缺,不断地在寻找棉花的替代品。而能够替代棉花的,除了开发天然纤维外,就只能依靠化学纤维了。

    因此,未来的化纤行业要发展的不是规模而是品种,是进一步解决仿棉、仿麻问题,解决涤纶纤维超仿棉的问题。这几年来涤纶长丝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通过改进工艺解决了仿棉、仿麻问题,纺出的纱线品种越来越多,这与涤纶长丝设备在技术上的贡献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针织机械:

    工艺优势激活市场

    除了化纤设备,目前排在纺机畅销榜第二位的当属针织设备。针织行业是我国纺织行业过去几年来规模发展和技术进步*快的行业,无论是针织产品的纤维消耗量,还是针织服装的数量均已超过了梭织。

    针织行业的快速崛起,与其具有梭织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密不可分。在这个追求高速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市场竞争年代里,针织的工艺流程短、制造成本低,就是其取胜市场的法宝。

    针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电脑横机和圆机的市场需求。尽管去年8月份后,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降低给针织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走下坡路,而是出现两*分化现象,更多的订单流向了有实力的大企业,如青岛即发以及广东的许多港资针织企业,但是一些小针织厂却渐渐撑不住了,所以,造成了去年底圆机销售不畅。

    事实上,订单逐渐流向大企业后,对针织行业生产集中的提高是件好事,而且这些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将再次被激发出来。

    在针织三大设备中,经编机市场表现*为稳定。经编机用于加工产业用纺织品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产业用纺织品不像生活纺织品受市场影响那么敏感。

     目前,风力发电机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强布均是经编机加工的热门应用领域,还有土工布格栅布等也都是由经编机来完成织造。所以,编织机的市场需求总体需求仍是稳中有升。

    无梭织机:

    订单取决设备性能

    随着织造产品的多样化,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的命运各不相同。

    经历了2010年旺销的剑杆织机,2011年市场逐渐回落。剑杆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牛仔布、色织布、宽幅家纺布。2011年,牛仔布市场进入到一个平淡期,家纺行业因受房地产的影响产能扩张也明显减弱,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弱了剑杆织机的需求量;另外,以前剑杆织机所特有的性能,比如可以织宽幅的家纺布和色织布,现在喷气织机、喷水织机通过技术改进也能胜任了,所以这两类设备在2011年挤占了部分剑杆织机的市场。据统计,剑杆织机2011年的市场销量同比降低了约1/3。失去了特有的优势,在速度和产能上又不敌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今后的出路只能向特殊领域发展或向高档方向转移。

    2011年,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喷气织机销量都大幅增长。这是喷气织机性能提升后的直接效果,特别是能够取代一部分剑杆织机的性能,从而使特宽幅的家纺布都选择上了喷气织机。据了解,几家喷气织机生产企业今年一季度的订单饱满,2012年有望继续保持去年的旺销态势。

    喷水织机大多织的是涤纶长丝,所以涤纶长丝市场也常常被看作是喷水织机的睛雨表。2011年涤纶长丝市场的火暴不仅炒热了涤纶长丝设备,同时也带动了喷水织机的销售。目前来看,长丝业发展正旺,包括恒力化纤在内的几大化纤企业还在继续扩大规模,所以喷水织机在2012年应该不愁订单。

   印染机械:

   技术短板制约需求

    印染行业这几年的日子一直都不太好过,偶尔拉幅定形机、或汽流染色机、圆网印花卖得好一些。国家对节能减排强制性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2010年起实施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无疑抬高了印染企业的准入门槛。2011年,国家把印染行业列入排污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沿太湖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关闭了一大批印染厂。

     印染设备是纺织机械行业里*为复杂的一种设备类型,不同的纤维、不同纤维的交织混纺、不同的印染工艺都要用不同的印染设备。近年来,从国家节能环保要求出发,印染设备生产企业也在集中精力抓前处理设备的水耗和废水处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针织前处理装备技术。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国产印染设备生产企业没有跟印染企业结合起来。因此,国产印染设备在许多方面还有空白,还有很多低档产品等待提高。所以,相对于棉纺、织造等设备来讲,印染设备生产企业重点要关注的不是有没有市场的问题,而是设备能不能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的问题。

     纺织专件和器材市场销售有时候并不完全与上游企业同步,当纺织产品销售不畅的时候,纺织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往往会加大品种的更换频率。2011年,由于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许多企业从原来纺纯棉纱改成纺化纤纱,相应的就不得不更换一部分器材,从而拉动了器材的销售。所以,去年大部分的纺织专件和器材企业都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局面。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国产纺织器材大多占据的是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还是牢牢地控制在国外企业手里。据统计,仅去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纺织专件及器材就高达7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6.23%,占所有纺织机械进口的17.57%。

     之所以要进口,一方面是某些关键零部件我国企业尚未开发成功,比如自动络筒机上的槽筒和空气捻结器;另一方面是某些高档纺织器材,国内企业尽管开发出来了,但技术水平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如清梳联用金属针布目前大多数依赖进口。另外,适用于高速纺纱、紧密纺用的胶辊、胶圈、带集聚槽的有孔皮圈、集聚圈、上下销、吊锭及高质量纱管等均有不同数量的进口。

    现在,纺织企业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高速、高产以及自动化。而主机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器材跟不上,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加快产品研发步伐,生产出替代进口的纺织专件和器材将会为纺织器材企业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